从这一天起,霍七郎便以贴身宿卫的身份在韶王屋里住了下来,名义上是袁少伯的下属,换班时刻在主屋外面的侍卫长屋里休息。

府中都说霍七郎是厉夫人为韶王精心挑选的挡煞人,这游侠一看就是八字命硬,夫人对她十分信赖,将自己的波斯金器都赏给她了。

自此人来到王府后,韶王的病情略微稳定下来,虽依然缠绵反复没有康复的迹象,但起码能够稍进饮食,不像要赶着办丧事的模样了,家令又命人将灵棚棺椁等物收回库房之中。

或许是霍七郎带来的好运气,在她来后没几天,重阳节刚过的时候,一列车队缓缓驶入幽州城,带队者是一名面白无须的宦官,称奉圣人旨意,从长安远道而来,赐韶王绢帛五车,生丝一车,作为外刺补贴。

唐初时,亲王出任都督、刺史等职务,每年可以得到两千段绢帛作为远行公干的辛苦费,就是所谓外刺补贴。

自玄宗以政变夺得皇位,他害怕子孙后代以同样的手段威胁自己的统治,建立十王宅、百孙院,自此皇室后代皆被限制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生活,受宠者虽被委任都督、刺史,领取食邑厚禄,但并不像唐初那般亲自就藩,仅仅遥领而已。

近百年来,李元瑛是第一个被委派去封地就任的皇子,外刺补贴也有一百多年没执行过了。

韶王府平时紧紧关闭的正门豁然洞开,李元瑛在内侍搀扶下领旨谢恩,满街围观的人比肩继踵。无知无识的人只是看一场热闹,有心人则识微知著。这一份礼物虽不厚,但象征着皇帝的旨意,释放出一种特别的讯号。

计算车队从长安出发的时间,大约就在万寿公主亡故后不久,或许是皇帝痛失爱女后,想起薛贵妃的另一个孩子被发配到边疆苦寒之地,心中有些悔意,才派人来慰问他。绢帛之外,单独附赠一车丝,乃是一车“思”,犹如藕中之丝,虽断犹连。

京城来的内侍省宦官同时带来一个好消息,薛贵妃的幼子,安平郡王李元忆获封怀王,从郡王跃升至亲王等级,薛贵妃的兄长薛文曜则封了国公。虽然都是虚职,但这明显是皇帝想要补偿薛氏一脉的表现。

当今圣上久服丹药,龙体逐渐疲弱,东宫之位长期空置,他必须考虑由谁来继承大统。废太子李承元遭遇狩猎意外,毁容失明,严重残疾,不可能再登上帝位。排除他以后,就数李元瑛年纪最长。

接下来是魏王李元侪,同是东宫之位的有力竞争者,但为人粗暴顽钝,资质远不如韶王。继续往下数还有三四个年幼皇子,皆不到戴冠的年纪,暂时不成气候。

所有人都联想到了当年庐陵王李显被母亲武曌流放至均州、房州,多年后又被召回复立为太子,最后登上帝位的历史。以古为镜,韶王李元瑛同样可能有这样的机会。

车队驶入王府,李元瑛命家令从御赐绢帛中挑选出两份上品,分别送给幽州节度使刘昆和监军使阮自明。

此时长安派人给韶王送外刺补贴的消息早已传开,刘昆和阮自明不敢坦然受禄,亲自携厚礼回访,言辞间比之李元瑛刚来幽州时恭敬了数倍。

河朔三镇向来有兵强则逐帅、帅强必叛上的下克上老传统,权力的行使并非完全自上而下,很多时候是由下而上赋予的。

幽州虽割据于朝廷,自立节帅,然而如果节度使没有及时获得朝廷追认官爵,则坐不稳位置,极容易被手下强力的将士驱逐斩杀,须借朝廷任命以安军情,因此各镇对长安的风向变动非常敏感。

监军使则是朝廷派到地方监督制衡节度使的棋子,无论在当地多么势大,回到中央,宦官名义上依然是皇帝的家奴。

又过了几日,刘昆派人送来一枚刻着“幽州刺史”篆字的官印,说是整理前代节度使的宝库时发现的,猜测是天宝之乱前的旧物,特命人装在金盒中送给韶王。

孤零零的一枚铜印崭新闪亮,看起来铸成时间还不到三天,除此之外既无百姓土地籍册,又无幕僚任命。李元瑛半倚在床上,以其消瘦而修长的手把玩着这枚印章,露出一丝微不可查的冷笑。

辰时正,霍七郎结束了一夜的守卫任务,交班后来到外面侍卫长屋里休息,和其他散值的宿卫们共享朝食。适逢重阳佳节,除了正餐之外,厨房还送来了应时的麻葛糕和菊花糕,并每人一合茱萸酒。

平时值夜要保持清醒,难得今日能够畅饮,众人自是欢喜,也不着急去补觉,喝着酒打了几回叶子戏,只是典军袁少伯管得严,不许赌博,所以也无所谓胜负。

既然不能押注,霍七郎就没什么兴致,忽闻外面鸦鸣声起,原来是王妃来给韶王请安。因为他素来睡眠不佳,但凡有什么正事都是拖到这个时辰才办。

霍七郎透过窗棂往外瞥了一眼,望见她的侍女里依然有个专门负责撑伞的,心中觉得奇怪,问:“又不下雨,她们天天拿着把伞做什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