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担任同考官,李宁安不得不缺席接下来得日讲课。

太子经筵由内阁负责,虽然会试由礼部主办,但主考是阁臣,同考官则是来自词臣、言道和六部,单靠礼部无法完全协调,因此最终决策权仍在阁臣手中。

所以李宁安请假找的是内阁,顺便告知了自己的新上司詹事府詹事萧烨。

刚开始听时,李宁安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萧烨“宵夜”。

谭彦霖现在兼任礼部左侍郎,秦义康则是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负责掌管院事。

其实秦义康自己也没想到,前几年还为前途担忧,如今升职竟然这么快。

这一天,太子兴致勃勃地等待李宁安讲课,《尚书》这一讲的内容太子已经背得非常熟悉,只等李宁安来测试他。

然而听课前,太子才被告知李宁安请了假。

"李先生去哪儿了?"

太子可是已经习惯了李宁安按照章程讲课的方式,自从他担任东宫日讲官以来,一直非常勤勉,除了他的儿子出生那几天不在,其他时间都没有缺席过。

太子已经习惯了李宁安的讲课方式,相较于其他讲官无疑显得别出心裁。

在太子看来这位年长自己几岁的李先生对于经学完全是知之甚深,非常深厚。

并且对经史子集均有涉猎,即使是市面上的话本,太子听到宫中内侍闲聊时提到的,闲来时李宁安也能说上一两句。

但李宁安平时不爱多说,只有太子在学业上取得重大进展时说上几句,太子能够理解,若是说多了怕是以后想见李宁安就难了。

不过李宁安说的几句话往往比小太监们讲得更有趣,汪温都忍不住侧耳听着。

经过对李宁安的逐渐了解,太子也听说了他并不擅长作诗。

这是太子之前不知道的事情,他只觉得李宁安博学多才,对天文地理无所不知,甚至在太子觉得困扰的算学方面,李宁安也能无所难倒,甚至能预测太子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李宁安担任东宫日讲之后,太子与他逐渐熟悉起来。

太子了解到他是一位精通《诗经》的儒士,并且了解到李三元常常因为作诗而感到困惑,以至于同僚们常常拿这个问题开玩笑,太子常拿此事打趣,“怪不得李先生平素只是引用名人诗词,却从不下场自己作诗。”

“李中允入了贡院,任此次会试的同考官了。”汪温略显讶异的出声说道。

太子听到这个消息不禁有些失望,因为李宁安的性格与他最为契合。

他总觉得李宁安和他有些相似,太子当着父皇和母后面前时总是装得乖巧,但私底下对有趣的事情很感兴趣,李宁安提供的新鲜劲让他开心的很。

但是,李先生不仅仅只是有趣,他的学问和对文学的研究也让太子非常钦佩。

李宁安能够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解释问题,考虑问题时也能设身处地的为太子着想。

知道李宁安去当考官了,太子心里自然有些失望。

但他清楚地知道,李宁安不可能永远做他的老师,但至少李宁安曾经担任过他的老师,有一个有趣的老师在太子看来就已经让他感到很开心。

......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