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刘宇亮还没正式上书告老,毕竟他这一把年纪当到内阁阁老已是不易,能多在位置上留些日子也好。但现在皇帝这么说了,表示皇帝已有打算撤换刘宇亮的想法,作为内阁首辅温体仁心里很清楚。“回陛下,刘阁老这些年操劳国事,身子的确有些不好,不过……。”
“既然身体不好,年龄也大了,还是早些休养吧。朕用人可不想落一个苛刻臣子的坏名声,万一他故于任上,世人说不定会拿朕如何评论呢。温先生是首辅,当为朕分忧,而且如今皇太极已死,建奴那边有了大变,眼下正是我大明的机会,万一刘宇亮精力不济,耽误了国事这如何能使得,你和刘宇亮私下说一声,就说为国事劝其告老回乡,朕自当有加恩于他,不会亏待大臣。”
温体仁应声称是,见朱慎锥再也没交代,这才告退。
等出了乾清宫,温体仁紧皱起了眉头,回想着刚才朱慎锥的那番话,看来刘宇亮这个内阁阁老是做到头了,他不辞也是不行,如果乖乖上折告老,皇帝还会留他一份体面,假如依旧赖着不走,恐怕下场就没那么好了。
朱慎锥可不是普通的皇帝,温体仁心里很清楚。而且刘宇亮在不在内阁对温体仁来说也不是太大的事,内阁中次辅张至发本就是温体仁的人,一直唯温体仁马首是瞻,至于其他几个阁老,范复粹的行政能力不错,而且为人也相对正直。至于孔贞运乃是孔子后人,属于文人的代表,但又和东林党没什么瓜葛。
刘宇亮能力是最差的,性格也属于墙头草,他在内阁的作用并不大,所以就算刘宇亮离开内阁,对温体仁也没什么影响。可关键一旦刘宇亮不在内阁,按照现在内阁的阁臣人数必然会增补一人,这个人会是谁呢?
“钱谦益?杨嗣昌?还是徐宪成?或者是张锡钧?陈奇瑜?”温体仁忍不住琢磨了起来,这些人都有可能。
其中概率最小的应该是徐宪成,毕竟徐宪成是外戚,一个外戚入阁难度很大,皇帝不会不考虑这点。张锡钧在这一次江南案中立下功劳,而且他的官职也不低,已有资格入阁,至于陈奇瑜就更不用说了,他本是五省总督,官职在大明是顶尖的,而且平定了内患后陈奇瑜被调任至京,虽没能入阁却担任了兵部尚书,这个职务在六部中也算极其重要,离着入阁也就一步之遥。
钱谦益和杨嗣昌就更有资格了,后者本就当过内阁阁老,要不是因为自己的缘故把杨嗣昌踢出了内阁,杨嗣昌说不定早就成内阁首辅了。而钱谦益当时入阁的呼声极大,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钱谦益能够入阁,可被温体仁和杨嗣昌联手摆了一道,最终非但没有入阁反而被赶到了南京。
这两人都有资格,而且比其他人更有可能。再加上他们和温体仁向来不对付,甚至还有私仇,如果让他们入阁的话对温体仁来说可不是好事。
想到这,温体仁不由得咬了咬牙,觉得就算是让徐宪成入阁也比让钱谦益和杨嗣昌入阁的好,现在皇帝还没决定替代刘宇亮的人选,可以他对皇帝的了解恐怕心中已经有备用人选了。无论如何要把这两个家伙排除在外,一旦让他们入阁,自己这个首辅以后日子会很不好过。
就在温体仁琢磨着内阁增补人选的时候,太子朱敏澜忍不住也问了朱慎锥这个问题,询问刘宇亮离开内阁后由谁来接替。
对此朱慎锥笑问朱敏澜他觉得谁合适,朱敏澜想了想后提出了几个人选,这几个人选和温体仁所想的几乎一致,在他看来朝廷中能入阁的人屈指可数,算来算去也就这些人有足够的资格了。
“哈哈哈,如我不用他们,你觉得还能用谁呢?”朱慎锥笑着继续反问。
这话让朱敏澜有些摸不着头脑了,凝神思索后诧异道:“爹您不会是想让孙师傅入阁吧?孙师傅这把年龄了,您就算想用他也不肯啊!”
“孙承宗资格足够,能力也没问题,而且他本就当过阁老,再入阁天下人也挑不出毛病,假如他年轻十年,我必然会让他入阁,可如今却是不成了。”朱慎锥摇头叹息道,这是他的心里话,孙承宗的确是合适人选,可惜年纪太大了,他这样的年龄入阁自己也于心不忍,万一累死任上,自己心中也是不安啊!
而且前几日孙承宗私下见了朱慎锥一面,提出了打算回乡养老的想法。孙承宗快八十的人了,这一年多当教习堂的总师傅任劳任怨,尽心帮着皇帝教育和培养太子、皇子。
而且孙承宗还帮着皇帝解决了军队中内部军头的问题,正是由于他的出面才使得吴襄等人这么容易放弃了手中兵权并且进京任职,这份功劳足够大,也足够让皇帝满意。
用人总不能用到死,何况孙承宗这样的老臣。所以当孙承宗提出要告老还乡的打算后,朱慎锥虽心中不舍还是答应了他的要求,但也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等军校正式开学后,太子和皇子入校学习,孙承宗再离开京师回乡休养,对此孙承宗也答应了下来,从时间来算也没多久了。
(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