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睡梦中缓缓醒来, 郭嘉在睡个回笼觉与起床之间艰难挣扎,过了好久,才终于不情不愿的从被子中伸出手, 将帐子拉开。失了帐帘的屏护, 灿烂的阳光刺得郭嘉一时有些睁不开眼。他一手遮着阳光, 一手半撑起身子,迷迷糊糊间感觉有人走到了他的榻前。他只当是来服侍的仆人, 也没太在意,随口问道:“是什么时辰了?”
“辰时五刻。”
“那天色倒也还尚早……”说完,郭嘉忽然发觉,刚才回答的声音有几分熟悉, 若细了听,竟还有几分怒意。恰好此时眼睛已经适应了帐外的光亮, 他放下手睁眼瞧去,顿时被吓得睡意全无,“你怎么在这里?!”
陈群面色又沉了几分:“令君随殿下前往南郊行救禳礼,命群留在尚书台打理事务。”
“文若不过离开半天,有什么事务交给嘉不就好了吗。”
陈群努力忍住翻白眼的冲动。这尚书台如果真交给郭嘉,处理不好事务还算轻的,只怕会鸡飞狗跳, 闹出什么大乱子。
却不想在他暗暗腹诽时, 刚才还被他吓到的郭嘉,已笑着凑到他身前。
“不过,长文兄这是在避重就轻吗?”郭嘉弯起一双桃花眼, “嘉明明问的是,长文怎么会在这里,会在……嘉的房里?”
“郭奉孝!你,你无礼!”
陈群一把把郭嘉推开,郭嘉顺势坐到榻上,倒也没摔着,反而颇有闲情的继续调侃道:“嘉随口问问,长文急什么。你一个大男人,好像嘉能轻薄了你似的。”
“城中守卫大部分从圣驾前往南郊,令君命群转告你,在他回来之前,不许踏出房门一步。你快穿好衣服,一会儿群让人给你送早膳来!”亏得他担心其他人来告诉郭嘉,郭嘉晓不得轻重又擅自离开尚书台出了什么危险,一大早特意撇下成堆的事务来亲自告诉他,真是多此一举!
荧惑守心一事,到现在为止也仅有荀彧、他与太史令知晓。荀彧不信灾异,自然不觉得这是什么异象。况且太史令也推算出,此次灾异生于白天,并不易观见。因此只要他们守口如瓶,便瞒得住。
然而,倘若此事真的是蓄意谋划,算出荧惑守心的太史令就必然已经被人收买,收买他的人也绝不可能就这样坐视计划失败,必定还有其他的阴谋。太史令是陛下亲自选定的人,没有证据,荀彧不好多加揣测,而这许都之中最有可能被阴谋针对的,就是势单力薄的郭嘉,所以荀彧离开前再三嘱咐陈群,定不要让郭嘉在荧惑守心到来之前离开尚书台。
“只要奉孝在尚书台,彧便能护住他。”
想到荀彧离开前的郑重其事,陈群眉间不禁多了几分愁色,一时也无心再与郭嘉这不识好歹没心没肺的人计较什么,叹了口气,拂袖而去。
“诶,长文这就走了?”见陈群真的没有训他就转身离开,郭嘉眼中闪过一丝疑惑。方才陈群眉间的的忧愁自然没逃过他的眼睛,只是他想不通,有什么事能让陈群如此烦心。
把滑落的里衣一把拉回肩上,郭嘉把随意将头发一拢,下榻去穿衣袍。等仆人将早膳端到屋里时,他刚刚穿好赭色的外袍,没在意还乱着的头发,直接就坐到了桌前。
仆人将吃食从箧中一一拿出,都是些寻常的东西,只是因着郭嘉身体不好,荀彧特地吩咐将强身健体的药材磨成粉放到食物里,这样既能发挥药效,又不至于让郭嘉再嫌弃药太苦不肯下口。拿到最后一层,箧中却没有任何吃食,只有一根墨玉做的簪子静静的躺在那里。
是郭嘉亲自给曹节的那一支。
当时,郭嘉向曹节许诺,只要曹节有心,他便会帮她得到那个万人之上的位置。
那既然这根簪子又被送回到他的眼前——
“你们小姐,可是改变主意了?”
“是。”尚书台中这个长相平淡无奇的仆人低眉顺眼道,“小姐想与先生相商,还请先生入宫一叙。”
“宫苑戒备森严,掌管禁军的又是皇后的兄弟伏康,嘉就这么进宫,未免太过招摇。”
“先生放心。今日伏康率领禁军随陛下前往南郊救禳,宫中守备并不严。且我这里有陛下亲自送给小姐入宫的符籍,宫内又有引人,只要先生紧跟着我,定不会让其他人察觉。”
“她考虑的倒是周全。”
郭嘉说完这句话便沉默了下去,既没有说去有没有说不去,只是专心致志的把玩起了那根墨玉簪。那仆人脸上闪过一丝急迫,又小声道:
“小姐还有要事要告诉先生,是关于陛下与皇后密谋之事。事关重大,小姐不敢自己决断,丞相又远在邺城,只能与先生相商。”
“她如此信任你,连这般机密的事,也与你一个下人说?”见这仆人怔楞,又帮人将话圆了回来,“也是,若非信任,她又怎么会把这根簪子交给你呢。”
仆人连忙点头称是,悄悄拂去额角因为紧张冒出的一滴汗。
郭嘉将墨玉簪放到一旁。他送予曹节的那根墨玉簪,看似普通,实则在簪身上纹着五处暗纹,可以说天下仅此一根。而他方才用指尖细细抚过,这簪上的暗纹确与之前他所记无异,可以肯定,眼前的这根墨玉簪,的确是他送给曹节的那一根。
如此,他理应不该再怀疑什么。
手边也没有发带,郭嘉便随手用这墨玉簪将头发一簪,拿起一块糕点。等他慢条斯理的将糕点一点一点细嚼咽下,终于给了这仆人一个准话:“等嘉用过早膳,便随你进宫。”
————————————————————
邺城铜雀台
“本以为许都传来日食的消息,陛下避居正殿,又前往南郊救禳,今日这大宴必定会取消。可到这一看,反倒是更加隆重了,这邺城大大小小的官员可都在这了。”
“这是当然了。陛下救禳是为了避灾,而建这铜雀台可是为了祥瑞,要是丞相真因日食改了今日的大宴,岂不是就是承认邺城的祥瑞是假,许都的灾异是真,丞相何等韬略,怎么会让自己凭空矮了那小皇帝一头。”
“此言差矣。陛下是君,丞相是臣,许都是皇都而邺城不过是一治所。臣卑于君,九服顺于王畿,又有何不妥?”
“那是之前,将来这邺城与许县哪一个是皇都,可说不准了。”
邺城的大大小小官员坐在铜雀台的宴席上,总不乏有如此这般的窃窃私语,虽然都刻意压低的声音,但说的的人多了,总有一两句会让旁人听去一二。曹操身居高位,或许听不太清,但身居曹操左右两边席案的曹丕与曹植,却将此听得一清二楚。
“子建,前日修与你说起孔桂的居心叵测,你还说既有日食,丞相定会取消今日大宴。”杨修坐在曹植身后,面上带着几分焦急,“如今百官落座,这宴肯定是要办下去了。万一孔桂……”
“德祖不必太担心。”曹植小声回道,“且不说今日孔桂告病,根本就没登台。就单论日食一事,父亲从不信灾异一说,哪怕孔桂说了什么,父亲也不会相信的。”
孔桂若是真的安排好了一切,自然不会亲自到场。至于日食,这本就不取决于曹操信不信,而在于坐在这里的这些官员信与不信,将来若有流言传出去,那些市井百姓,信与不信。
但同时,杨修又实是好奇,孔桂如何做,才能将日食归罪于既有父亲又有兄长的曹植。他这几天思前想后,竟都没有想出孔桂能使的手段。左右思索无果,杨修见曹植无心再说这件事,便也闭上了嘴。若真出了状况,随机应变也不迟。
而另一边,曹丕身后虽也聚着吴质辛毗等人,但仍觉得身边空荡荡的。如今司马懿负责教导曹冲,曹冲身体抱恙未来,司马懿也只能留在丞相府中。
好在,在一天前,司马懿终于寻到机会与曹丕见了一面。
“那日的话,是故意让杨修听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杨修和孔桂都以为,日食之事会归罪到曹植身上。但正如你所说,主公并不相信灾异一说,孔桂又是趋炎附势的小人,一旦主公命人调查,难保他不会再出卖了你我。与其用如此拙劣的手段,倒不如反其道而行之。”
身旁传来一小声惊呼,原是倒酒的仆人不小心将酒杯碰倒,酒全洒到了曹丕的袍子上。发现曹操看了过来,曹丕摆摆手,没多追究。
“懿已经安排好了。首先,酒宴时会有仆人不小心将你的酒杯碰倒,让酒洒到你的袍子上。”
仆人诺诺退下,曹丕瞟了眼他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长相,若有所思。
“接下来,就是日食时,你身上的袍子会起火,你定要等火大些再将袍子脱掉。这样,曹植一党的官员才会不疑有他,抓住这一机会向主公进谏,将日食之过归罪于你。
主公素不信日食之说,定会遣人彻查。到那时就会查出,你身上的袍子是易燃的棉布所制,制衣之人正是杨修的亲信,而不小心将酒液洒到你袍子上致使火势加大的那个仆人,也会被查出是曹植的人。接着,那个仆人会在供认是孔桂指使他所为之后触柱而亡。证人已死,孔桂为构陷曹植必也会存有痕迹可寻,如此这般,曹植纵凶弑兄,孔桂谋害丞相之子的罪名就可做成定案。至于日食之说究竟该归罪于谁,已经不再重要了。
置之死地而后生。那一日懿想必无法在你身侧,你……万加小心。”
吴质坐在曹丕身后悄悄拍了拍曹丕,曹丕这才回过神,连忙起身举杯,与百官向曹操同贺,脑海中司马懿最后嘱咐他时的神情,却怎样都挥之不去,萦绕久久,最后反倒在心头生出一丝甜意,
“孤观今日,你们可都有些心不在焉啊。”曹操放下酒杯,如鹰般的凤眸扫过百官,尤其在曹丕与曹植处多有停留,“孤知道,你们都在想,天降灾异,孤为何还要在今日大宴。是不敬天命,亦或者——不敬陛下?”
最后一句话说的可谓诛心,百官脊梁发寒,忙是下跪齐呼:“臣等不敢。”
“私下敢说得,如今孤代你们说了,倒是都不敢了。”曹操轻嗤一声,放下酒杯,站起身居高临下看向跪俯在地的百官,“这半年来,许都、邺城,祥瑞四起,谶纬大作,你们那些闲话,孤耳不聋,都听得见。孤也知道,这每个月呈上来的祥瑞,真的有多少,假的有多少。”说着,他拿起供在高位的那只铜雀,举向百官,“孤记得,这只铜雀,是庾曹掾奉上来的,可对?”
庾曹掾上前行礼,这几个月因为献上铜雀,他深受器重,受尽了旁人的艳羡:“回禀丞相,的确是臣所献。臣闻,古有舜母梦玉雀入怀而生舜,这铜雀由农人自田间所获现,亦是吉兆,故臣特意奉给丞相。”
“那你上呈前,有没有仔仔细细检查过这铜雀?”曹操问道,“有没有找人帮你看看,告诉你这铜雀做工精细,光泽精美,根本就不可能是在土里掩埋多年的?!”
庾曹掾骇的跪倒在地,勉强道:“许是吉兆新生,未,未埋多久就被农人寻到了。”
“不仅仅是被农人寻到。这铜雀,是你做好了命人埋到土里,又让农人去挖出来的,对不对?!”
庾曹掾瘫坐在地。他以为曹操下令修铜雀台,已经是全然相信了祥瑞之事,却未曾想几个月之后,曹操不知从哪里得知了真相。这铜雀,的确是他听孔桂之言为献媚邀上埋在土中的,如今突然发难,莫非是孔桂出卖了他?!
然而,他已经没有机会开口了。曹操摆摆手,便有士兵上前,将他拖下了高台。
“孤知道,你们当中肯定又有人要说,既然孤知道铜雀这祥瑞是有人作伪,为何还要修这座铜雀台。”曹操从百官各异的脸色,心中已经有了数,恍若不察继续道,“孤建这铜雀台,本就不是为祥瑞而建,而是为多年来为国征战的将士们而建!自今日起,每月朔日,邺城屯田百姓家中有一人从军者,到铜雀台领布二匹,粮一石,多人从军者,以此为倍。有为国战死沙场孤老妻子无人赡养者,予其家人田二十亩,由国家出人代为耕种。孤要让世人知道,若真有祥瑞,也不是什么铜雀彩凤,而是这些浴血奋战的将士,他们才是国之祥瑞,国之栋梁,有他们在,就算今日日食、明日日食,又算得什么灾异!”
“丞相真知灼见,仁德爱民,臣等愧不敢及。”
“丞相不愧是丞相,”与百官一同起身时,吴质悄声对曹丕说道,“寥寥几句,就绝了那些还想以祥瑞邀宠媚上之人的心思。再者,依丞相如此说,祥瑞是假,那么灾异,也当不得真。一会儿的日食,也就不值得在意了。质看今日这宴上,人人心怀鬼胎,多的是打算借日食之事大做文章的,现在来看,全都成了白费功夫。”当然,还有一点,他心中明白却没有说出口。许都的那位陛下为了日食避居正殿,外出救禳,经曹操这么一说,也成了错信天命的昏聩之举。两相比较,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曹丕如何不知道这个道理。曹操刚才的一番话,就是告诉百官,人事胜于天命,日食算不得灾异,更不足为奇。既不足为奇,那么自然归罪不了谁,也不会有人在曹操说了这句话之后,还会那么傻的以此来陷害旁人。换言之,今日他陷害曹植也好,借日食之事诬陷曹植构陷兄长也好,都因为曹操这寥寥几句,彻底搁浅了。
“子桓,”这时,曹操突然叫曹丕道,“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曹丕忙回过神,面色如常道:“回禀父亲,已是午时一刻。”
“孤记得,太史令推算的日食,就是在午时。”曹操一甩衣袍,坐回案后,“诸君不妨与孤一同观赏,这日食之景。”
“诺。”
无论是真心认同曹操的话,将日食仅仅当作难得的景色,还是仍旧以日食为异,恐上天再降灾异,此时都只得听从曹操的话,静静的等候日食的到来。曹丕状似如常的给自己倒了杯酒,将被酒液湿了一半的袍子往暗处拉了拉,可仍难忍心头的不快。司马懿为他精心谋划的翻身的机会,就这样付之东流,他实在是不甘心,却又实在是无可奈何,只能坐在这里,眼睁睁的见机会流走。
漏刻中的沙子一点一点漏下,觥筹交错间,不知不觉,午时已经过去。
而自始至终,那苍穹千丈之上,一直晴空万里,未见一丝阴霾。
————————————————————
日食救禳之礼,一为擂鼓,以恐吓吞日的神灵,二为用牲于社,以求佑献媚于上苍。一吓一敬,截然不同,却都被笃定可以攘除灾异。可知所谓救禳,无谓于救灾异,而在于安人心。
因此,当皇帝行完救禳礼,太史令所推测的日食时辰已到,而天空中仍晴空万里,日光正浓时,荀彧心中突然了然,主动从群臣中走出,向刘协称贺:
“臣闻董君释春秋灾异曾云,人事不和,则天象有异,以警于人君,人君无改于政,则天降大灾,以责于君。今日当日食而不食,必是因为陛下仁德有加,施政和柔,救禳有方,故天不生异。臣,恭贺陛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