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十天,李铭信的生活都过得都非常充实,每天上午他会到锦衣卫衙署报到,在梁翰和周正泽的陪同下学习一个锦衣卫应该具备的各项能力;下午他会带着章韩一同去国子监翻阅《永乐大典》里收集的兵书,遇到不懂的地方他还会抄录下来去找国子监的博士虚心请教。书看得多了,他也认识了很多的繁体字,有时还会和国子监的监生一起喝喝酒、下下棋、弹弹琴,鉴于他的名字在乐坊和乐师中极具知名度,他不想让国子监里的人太过注意自己,于是对国子监的监生们自称“于鸣信”并请国子监的祭酒、司业和一众博士、助教替自己保密。
短短十天时间里,李铭信便翻看完了南京锦衣卫衙署里收藏的主要大案、要案卷宗并学到了侦缉、刑讯等技巧。由于天生记忆力好,《永乐大典》里收集的兵书他也熟记于心。
这天,李铭信在梁翰和周正泽的陪同下在锦衣卫衙署里练箭,他很有天赋也练得非常刻苦,仅仅几天时间就从十丈外射不到箭靶练成了二十丈外射中箭靶红心的高超箭术。但凡李铭信在锦衣卫衙署里,身边总会有梁翰、周正泽两人跟在身旁,他见梁、周两人虽然武艺高强、箭术高超却分别只混了个总旗、小旗的官位,心想这两人能力出众却被安排在南京锦衣卫任职肯定有什么特殊原因,见没有其他人在场便想问个清楚。
李铭信拿起一支箭射了出去,一箭正中箭靶红心,随后转身望着梁翰、周正泽问:“梁兄、周兄,我心里有些疑问,请你们坦诚相告。相处这么久,我发现你们武艺高强、能力出众,为什么不向上锋申请调往京师,而是窝在南京埋没一身本事?”
梁翰拿起一支箭张弓搭箭射了出去,同样正中箭靶红心,“不瞒千户大人,我们兄弟两人也曾在京师锦衣卫任职,当时跟随经历使沈炼大人做事。沈大人得罪内阁首辅严松被下狱治罪并被贬到了保安州,我们原本要被发配到岭南,是陆大人把我们保了下来并安排我们来了南京。”
周正泽拿起一支箭随即射出,同样也是正中红心,“严松权势滔天,得罪严党的人永无出头之日,我们兄弟的境遇算是好的了。陆大人给我们兄弟写来书信,说我们跟着千户大人日后一定有出头之日。”
梁翰继续对李铭信说:“陆大人对我们有恩,无论是报答陆大人对我们的恩情,还是为了我们今后的前程,我们兄弟今后都会追随在千户大人左右,无论是上刀山还是下火海。”梁翰说完站到周正泽身旁,两人相互看了一眼随后一齐向李铭信行了个礼。
李铭信拿起三支箭迅速转身瞄准并射出,三箭划破空气嗖的一声飞向箭靶并射断了箭靶的三根支撑木腿,箭靶随即倒在地上。
梁翰看着李铭信的神速进步啧啧称奇,“千户大人好箭术!我练箭这么多年却赶不上您练箭十天,佩服佩服!”
李铭信把手里的弓递给周正泽,笑着说:“还要多谢你们对我的指导,我有事要去一趟南京卫,我们该天再练。”
梁翰对李铭信拱手说:“千户大人,陆大人让我们跟着你,再说你对南京还不熟悉,我们随你一去吧。”
“也好......”
三人一起骑马奔向南京城外,一路上他们看到很多队卫所官军马队在官道上操练,多队卫所官军先后拦下他们并进行盘问,但见到梁翰和周正泽亮出牙牌后又赶忙将他们放行。
三人骑马来到南京卫军营外,周正泽向军营外的守卫士兵说过来意后,一个士兵拿着李铭信的书信跑进军营通报消息,不多久又从军营里跑出来向李铭信行礼后把他们带进了军营。
李铭信进入军营后发现校场里搭建起了一座高台,高台上旗帜飘扬并有十六名士兵持刀分站四角,高台之上还有一座高高的看台,高台下分两队站着四五十个武人,他们个个身材魁梧不说手里都拿着各式兵器。梁翰、周正泽走到大帐外停住脚步并站到了军帐门口的两侧,李铭信独自撩帘进入了军帐。
军帐里有一个身穿铠甲的将军坐在正中的座位上低着头看着手里的信,铠甲将军身旁站着一个持刀武官。武官见李铭信走进大帐后向他微微点头,李铭信知道面前的铠甲将军就是于芳媛、于方盛的大哥、自己的大舅哥于方隆,他走到军帐正中停下脚步恭敬地朝于方隆躬身行礼。
“锦衣卫右所千户李铭信见过南京卫指挥使于大人。”对于方隆行过礼后,李铭信望着站起身的于方隆笑着说:“大哥~”
于方隆三十多岁,和于方盛不同他身材魁梧、高大,横眉剑目英气不凡。于方隆把信收好后望着李铭信也笑了出来,他走到李铭信跟前仔细地打量着自己的妹夫,看着他身上的飞鱼服连连点头。
“很好!很好!父亲真是给妹妹找了个夫婿!方盛在信里都跟我说了,在滁州,你为救芳媛一人力敌二三十盗匪;在瓜洲,你又率家丁击退倭寇勇救朝廷命官。很好!哈哈哈哈!”
于方隆见到李铭信后对他有一种说不出的好感,李铭信对于方隆也有很强的亲切感,觉得大舅哥没有一点儿官架子是个爽朗的性情中人,也不像其他武官那样粗狂,两人在军帐里面聊了很多。
“有时候就是这样,好事多磨。现在倭寇盘踞东南外海各岛,我也只是回淮南老家守孝三个月便被召回了南京卫。你现在的虽然身处闲职,但有大把的时间去学本事,随时可以来这里找我,我教你兵法、阵法。”
“谢谢大哥,我现在正在锦衣卫向衙署的各位前辈学习本事,也时常去国子监翻阅兵书,有不懂的地方我再来向大哥请教。”
于方隆满意地点了点头,一名校尉走进军帐向于方隆行礼后说:“禀指挥使,兵部尚书张大人率一众官员已到军营!”
于方隆起身向李铭信招手示意他跟自己出帐迎接,李铭信跟在于方隆身后远远看到一名身穿斗牛服的官员骑马路过校场高台并朝军帐方向过来,他身后还带了几名官员的十几名护卫士兵。
于方隆走到马前停住脚步对身着斗牛服的官员行礼说:“于方隆见过张大人,张大人别来无恙?”
李铭信和身旁的武官一同随于方隆向马上的官员行礼但没有说话,心想马上这位身穿斗牛服的官员一定就是南京兵部尚书张敬。他抬头看到张敬身后的蒋文德正面带笑容望着自己,随即向蒋文德点头致意。张敬下马和于方隆简短寒暄后,于方隆带众人一同进入军帐并把张敬让到正位,于方隆带李铭信坐到了张敬的右手边,蒋文德等人坐到了张敬的左手边。
张敬坐好后看到有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官员在场,脸上顿时浮现一丝怒气盯着李铭信问:“锦衣卫为什么会到这儿来?难道南京卫有什么不妥?”
于方隆、蒋文德同时站起身,李铭信随即也站了起来。
于方隆向张敬拱手说:“张大人,这是我家小妹的丈夫,来南京上任不久,今天他是来给我送家信的。”
蒋文德随后对张敬说:“大人,我与这位锦衣卫千户相识,他不是别人,正是年前在瓜洲击退倭寇、勇救朝廷命官和百姓的那个李铭信。”
李铭信等两人说完后恭敬地向张敬行礼,“锦衣卫右所千户李铭信见过尚书大人。”
张敬听了三人的话后脸上的怒气瞬间消散,他捋着胡须打量着李铭信,随后转脸对于方隆说:“于指挥使,我们登台吧。”张敬走到李铭信身旁停住了脚步并对他说:“你也一起来。”
校场高台的看台上,张敬坐在正中,于方隆、南京卫的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和李铭信坐在了一旁,随张敬来的其他兵部官员和蒋文德坐在另外一旁。
一切就绪后,张敬探身扭头望着坐在末位的李铭信说:“就请锦衣卫李千户下场裁判吧。”
李铭信起身见于方隆朝自己点头,向张敬行礼后翻身越过看台围栏纵身跃下并稳稳站在了高台一角的木桩上,随后从军士手里接过角旗,坐在看台上的一众官员见状纷纷点头称赞。
蒋文德站起身对其他在座官员行礼后,转身对高台下的几十名武人高声说:“今日比武选将,前三者授职千户官位,第四至第十五者授职百户官位,第十六至第二十五者授职总旗,其余二十三人酌情留用。比武点到即止,不可重伤于人!第一阵:临江府严世良对广平府王岳!”
严世良、王岳分别从两侧跳上高台,两人向张敬、于方隆等人行礼后并报上了各自姓名,再向李铭信行礼,随后两人相互行礼并摆好架势开始比武。严世良手持绣春刀横在胸前,王岳则手持钢鞭指向空中,接着两人你一招我一式斗在一起。没出几招李铭信就看出王岳不是严世良的对手,虽然王岳手上的钢鞭虎虎生风,但是严世良闪转腾挪迅速躲过,每隔四五招严世良手上的刀就会划在王岳身上。
严世良、王岳交手二三十招后,严世良找准机会一刀砍在王岳腿上,随后猛地飞身一脚把王岳踢下了高台,李铭信见状把手里的角旗抬起指向空中,随后又指向严世良。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