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吗?我说的对吗?”令姜得了肯定,忙抬头,满脸神采飞扬。
只见废帝颔首点头,嘴边着一丝微笑。
“可是她们都说我是错的。”令姜非常疑惑。
“有时候,人多未必就是对的。”废帝循循善诱。
“那你怎么知道你说的是对的呢?”令姜问。
“呃……你和小伙伴玩游戏,如果他们制定规则只许你输,不许你赢,那你是否会玩这个游戏呢?”废帝道。
“那他们太霸道了,我肯定不玩儿了。相反,我还要狠狠揍他们一顿,让他们欺负人。”令姜道。
废帝闻言,笑道:“这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像咱们一起玩游戏。刚才你说,家中有男女,国人亦分男女。那为何这个规矩从来都是规定只许男人赢,不许女人赢呢?这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废帝成长期正是纲常飘摇、人心不古,不论是尊卑还是纲常,在他眼里,不过是遮眼的屏障、驾驭人心的戒尺。以往看武皇的评价,人人都斥为牝鸡司晨,可是有唐以来,她上承贞观、下启开元,轻徭薄赋,国力强盛,与高宗一起灭了高句丽,收复安西。作为李氏后人的他,虽然在史家、太傅得到的答案异常回避此段历史,但心底里却佩服景仰这位女性先祖。相较之下,自己身为男儿,实在不堪一提。故而,男女之别、纲常之要,真的那么天经地义吗?
“嗯!我觉得也是。”令姜看济阴王也站在自己这一边,着实欢喜。
“你叫什么名字?你哥哥又是谁?”
“我叫冯令姜,我哥哥就是这里的侍卫指挥使冯廷谔。”八岁的孩子似乎没什么心机。
“令姜?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可是女中名士谢道韫的字,难怪你小小年纪便觉得女子未必不如男了。看来,你父母对你的期望远较寻常女子,对你的教诲怕也非寻常可比。”
这谢道韫素有“咏絮才女”之称,东晋谢家的女儿、王家的儿媳。诗文善才,又精于玄理,颇有竹林七贤之风,后世评为“林下有风气”。然而为人不逊于男子,在屡次规劝身为会稽内史的丈夫王凝之积极备战未果时,亲自招募数百家丁日夜训练。当孙恩大军冲入会稽城,屠尽丈夫儿女时,谢道韫怀抱三岁外孙、亲身持刀带领家中女眷奋起杀贼,因寡不敌众而被擒。因孙恩素闻其才女之名,心生敬慕,遂放她与外孙回到会稽。
“我没有父母,这些都是哥哥教的。”令姜纠正道。
“你哥哥……你们俩倒不像是兄妹。”废帝打量着眼前这个小娃娃。
只见她海棠染过的脸庞透着粉嫩,脸似饱满的瓜子,三停中正,绛唇一点,尤其一双雁眉过目,份外英气,若非知她女儿身,否则这小小年纪,怕是难辨雄雌。好一张娇俏俊美的脸儿,只是右眼眉梢留下两粒芝麻大小的青黑色疤痕,略折损了这美貌。否则,定然是一代殊丽。
又想起那冯廷谔精瘦黝黑,长眼浓眉,眉骨棱凸,鼻狭似有节,唇方略厚。
“可他就是我哥哥。”令姜有点生气,争辩道。
废帝自然知道身边有些旁人安插的眼线,从当前安排来看,这冯廷谔便是近身龙武卫的首领,想也不须想,便知他是朱温的人。日后送自己上路,怕也是他了。
饶是如此,废帝却心无半点惶恐,反而对这孩子颇有兴致,询问了她之所学。
“昨夜就是你在吹奏凯风?”令姜同废帝歇在坐床上,分据案几两侧,吃着他赏的点心,毫无畏惧之心。
“你也知凯风?”废帝停下了手中的书,看着这孩子。
“是啊!只是他们说你的娘亲已经死了。”令姜又吃了一口樱桃毕罗。这几日来她都没有吃上点心。
“是。”废帝轻叹了一声。
“没事的,我娘亲也死了,你不要伤心。以后就习惯了,没有关系的。”令姜想安慰他,又岔话道,“不过,你吹的可没有我吹的好听。”
“是吗?我倒是很想听一听呢。”
“嗯……我今天没有带我的笛子。”令姜口中鼓鼓、话音嘟嘟囔囔轻声道,“那笛子是我哥的,要是我丢了便会打死我。”
废帝当然不信,但依旧被这孩子的模样逗得笑出来,教人去取他的凤尾笛来。
“我有件事想问。本来我也知道不应该问,可看你人这么和善,我真的很想知道。”令姜停下了手中的吃食,面露难色。
“但问无妨。”
“为什么人人都说你要死了?可我看你长得是大富大贵之相,怎么就要死呢?你是病了吗?”令姜语中关切,饱含惋惜。
“是吗?看来是人尽皆知了。”废帝略一愣怔,冁然笑道,“你怎么知道大富大贵之相的?”他岔开了话题。
“诗文师父最喜欢看的便是相术命理,偶尔我也会在旁翻看,而且,我还偷了一本书回院看。上面就画了许多人脸。”
“师父可曾点评过你的面相?”
“他说小儿不能相面。”令姜一本正经模仿老师父捋须道。惹得废帝又笑了出来。
“按道理,书不会错的。可是,为什么你这么好的面相却还是要死了呢?”令姜又回到了原话题。
“乱世之中,何事是说得准的?尤其是这人的命。所谓宿世因果,又有几人能参透呢?大概,这便是宿命吧。”废帝又翻开了自己手中的书。
“那你害怕吗?”令姜半知半解,又从案几上拿起个七彩花糕米锦咬了一口。
“以前害怕,现在已经不怕了。”不知为何,久不对人言的废帝在这孩子面前却袒承心声。大概是知道自己已是无用之人,而眼前的孩子又天真童趣,毫无机心。
“不要怕,有我和我哥在呢。我们不会让你死的,我们会给你找最好的郎中给你治病。”令姜的眼神里满是诚挚。
废帝不禁又是一笑:“好呀,听小令姜的。”
注:
“丫鬟”原本是指中国古代一种发型“双环髻”又称“垂环”,两髻形状如“丫”形,故称丫髻。因有两髻,故又名“双丫髻”、“双髻丫”、“双角髻”、“双童髻”。一般为侍婢、童仆或男女儿童常梳的发式未婚女子也有梳的,但多为贫家女儿。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