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朝堂上的事情,远在海船上的朱允炆当然并不知道。海船既然无法登岸,索性便一路前行,虽然风帆舰的速度远远不及后世的轮船,但秋冬交际,多行西北风,倒也算顺风顺水。不消几日,便抵达了长江口。

朱允炆再三叮嘱保安队中各员,此番出巡切莫泄露真实身份,若是被人知道了大明皇帝身畔只有一百多人,这人心难测,怀着各种目的企图不利于朱允炆的势力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恐怕就无法预料了。因此舟中虽无外人,朱允炆与各队员们仍是以东家、伙计相称,免得当真遇到人时一时习惯,说顺了口。

长江口以北的土地属于苏州府,以南则属于松江府。大明海禁已逾十多载,随说当年降下严令,片帆不得入海,但如今两府官员相互推诿,谁也不愿承担监察长江口是真有船只入海。

何况从长江口出海以后,万里海岸再无一处码头泊位,岂不是自寻死路。即使偶有渔民出海捕鱼,不过距长江数里,数日便回,如今政令松弛,也不便禁绝。因此浩荡长江口,也无人防备朱允炆的这五条大船出海。

朱允炆望着长江口南岸黄浦江边的一片沙洲,呆呆出神。

“东家在想些甚么?”石永年见朱允炆若有所思,问道。

石永年与朱允炆本来就十分熟悉,这几日陪王伴驾,更觉得这位少年天子待人和善,全无天子的排场架子。见到天子似有忧虑之色,便关心询问。

“有朝一日重开海禁,这里便是一座绝佳的港口。”朱允炆指着南岸的黄浦江道:“海船沉重,不便在江中航行,便在这里卸下货物,再交由江船运往内陆。”

“东家深谋远虑。”石永年随口答道。

“迟早有一日,海上贸易大行其道。我大明与外邦互通有无,买卖货物,恐怕皆要依赖此地。我愿同你打一个赌,二十年之后,这里将会比应天府更加繁华。”朱允炆缓缓说道。

“东家说笑了,应天府乃六朝故都,千年的繁华,先皇又费了不少精力建设。这样的大城,二十年岂能做到。”

朱允炆笑笑,不再答话,眼前仿佛又浮现出后世此处的繁华景象。

巨船入海,海风比之长江上的乱风要剧烈得多,也稳定得多。诸船工不必再时时注意风向,转舵变帆。船行也快了不少。众船工中,有曾随澎湖巡检到过夷洲的,识得海上地理,向朱允炆道:“只要风向都如今日这般合适,咱们再有十几日便可到达夷洲。”

海船上左右无事,除了少数船工水手外,其余人等皆是首次出海,初时还觉得十分新鲜,但过得几日,便觉无聊。却见皇帝走来众人之间,向诸人问道:“你们无聊的时候,都做些甚么?”

“操练士卒,一日不敢懈怠,未有无聊之时。”石永年随口答道。

“假话。”朱允炆笑笑:“如今没有君臣,你对东家,不必隐瞒。时时操练不休,便是铁人也练傻了。我看你们都聪明的紧,既非铁人,也不想傻瓜。”

众人见天子说得有趣,一阵哄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