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的猫咪:这名字一听就很奇幻啊,果然好好看。朋友圈看到好多人转了,我以为营销呢,看了才知道真的很赞呢。

——元气满满:羡慕作者的脑洞,怎么想到这样的题材的?请问明天还更吗?我要追!

——枕边月光:字数太少了!还想看啊啊啊啊!为什么要设悬念!心好痒!

——苏世:好久没见文学社发布小说了,果然不发不知道,一发吓一跳。

——拉布拉多不想拉多:就我好奇这位作者是谁吗?

......

评论区热火朝天的,几乎都是好评。当然也有一些人觉得大家太大惊小怪了,想要挑出一些毛病却也无从下手。

杜老师亲自审核的,谁能摘出毛病?

校园APP的同学圈里,也有人分享出了这篇文章,又是引起了一波又一波讨论热潮。这也真不是说孟嘉鱼写的多么“惊世骇俗”的好,其中杜亚筠老师亲自推荐,以及文娇的极力推荐是占了很大一部分因素的。

一个是文学社指导老师,一个是学生会会长。这两人同时推荐的文章,谁不好奇点开看看。看了自然也是要讨论一两句的,有讨论的地方自然也有争议。这么一来二去的,热度就上来了。

不少人都追着文学社的推文看,一天一天的,热度只增不减。

“赖皮蘑菇”也成了大家热议的对象,然而真正知道“赖皮蘑菇”身份的,也只有杜老师、文娇和孔筳静了。他们也经常被人问起,但大家一致对外都是“不认识”。

文学社负责发布推文的学生唐园也很“倒霉”了。

他是这周的推文负责人,本来得了杜老师的指令说这周不用辛苦找社员们要文章的时候,他是非常开心的,因为省事了不少。可谁知杜老师发来的小说激起了这么大的浪潮,不少人都直接找上了他,他负责排版,所以文末会附上他的班级和姓名。

文章一天天的发布着,每天找他的人也一大波一大波的来。每一个认识他或不认识的都会来问他几句,问来问去也是问他认不认识“赖皮蘑菇”。

唐园苦恼的要命,他也很想认识这个“赖皮蘑菇”啊!

孟嘉鱼是真没想到反响这么大,看着阅读量每日剧增,她的心里说不上是高兴还是难过。又好似两种感情都有。

她自然也推给了祁煜淮,让他也看看自己写的东西。

祁煜淮是个不看书的,更不看小说。每天收到孟嘉鱼发来的链接,他打开从上到下看了一遍后,重点就落在评论里。评论其实更吸引他些。

看着对孟嘉鱼的夸奖,他觉得很开心,跟自己的得了表扬似的;看见有人批评孟嘉鱼,他又觉得那人目光短浅,没有品味,想去论上几句。

等到心理活动结束了,他就会把孟嘉鱼夸上一夸,时不时拿些小说里的内容来问孟嘉鱼。以此来证明他是真心实意看过的,并没有糊弄。

不感兴趣的事情他从来都是毫不关心,但孟嘉鱼的事情,就算他再不感兴趣也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况且他知道自家小金鱼不是一般人,光彩夺目的令他心醉。

只是一放出去,好似又舍不得了。

就像自己买了一条特好看的鱼,放在自家鱼缸里的时候别提多骄傲。但是如果别人喜欢向他讨,他又是感觉肝肠寸断的。

看来得自己鱼缸条件好些,才不会让这条鱼跳进他人的鱼缸啊。

感情可真复杂,祁煜淮这样想着。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小说的更新也算是结束了。

孟嘉鱼也下定了决心想要继续更新下去,她还有好多好多的梦呢。

杜老师自然是开心得不得了,但却不让她在推文里更新了,打算在校报上专门开一个专栏给她更新文章。

这么一来,校报的销量就能上去了啊。杜老师看着唐园发来的一周总结大数据,心里忍不住赞叹起自己慧眼识人。

周一的推文里自然是公布了这则消息,评论区又成了战场。

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最终还是抵不过对“赖皮蘑菇”的好奇与喜爱,纷纷去买了那八毛钱一份的校园报。

文学社的同学也从起初的嫉妒与不解到现在的欣慰与理解。

校园报的面积多大呀,刊登了不少文学社成员的作品。校园报的销量上去,他们的文章也定是有人看了,更何况这也打响了文学社的招牌。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于是文学社的成员们也不断的为之宣传着,“赖皮蘑菇”的名号也渐渐响了起来。更新了几个月,也有了固定的粉丝。不少人也从疯狂的好奇中恢复了神志,开始集中于小说本身。

孟嘉鱼在校报上登了文章是有稿费的,所以她也暂时辞去了辅导机构的工作,开始全心全意的连载小说。

阳伊泽问了她缘由,她只说是想要集中心思学习。

阳伊泽没有多想,没过多久也辞了工作。他的目的,并不在于赚钱,而是在于....

他在图书馆里找了份兼职,大致是整理图书和管理借还问题,工资不高却很开心。

因为每天都能再见到孟嘉鱼,时常借着她来借书还书的档口和她闲聊几句。

日子就这么平平无奇却又暗藏汹涌的过着。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