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贾芸获封国公,娶一个金钗为国夫人,一个侧夫人,丫鬟为如夫人,皆大欢喜。

若得郡王,一正妃一侧妃,还有贵人若干,这个位份,安排金钗绰绰有余了。

宝钗进京,无非也就是想入宫,初入宫,能得昭仪之类的女官就不错了,贾元春入宫多年,还是天子想拉拢贾家才给的机会。

哪有那么容易为嫔为妃?

天家的嫔妃,若前明时是一法,俱用贫家女,外戚无力,极少跋扈,也很难形成势力集团。

若如两汉,那就是外戚和宦官轮流秉政。

最后东汉被掀桌子,就是外戚大将军何进想先掀桌子。

尽诛宦官,全面投入士人,何进最蠢的不是调外兵入洛阳,而是蠢到玩单边主义,真正的权臣玩的是制衡,而不是全面倒向一边。

就算外兵入城没出大乱,何进没死,尽诛宦官成功,此后他这个跛脚将军还怎么治理天下?

权柄还在他手中吗?

当然不在,是在士人手中。

此后外戚当国的例子不少。

隋文帝杨坚就是以外戚篡国,唐朝虽无外戚篡国,但先后有长孙氏为重臣权臣,又有武氏外戚为患,接着又是中宗皇后韦氏为祸,肃宗,德宗,敬宗皇后外戚也不是良善之辈。

得到中唐之后,藩镇强势,中枢弱势,才没有外戚为患。

宋之外戚也是盘根错节,曹氏,高氏,都是高官显贵盘踞朝堂。

到了明朝,朱元璋在外戚的事上是用了心。

早年杀驸马,用意是官民一体,但算是将驸马按死了。

公主也无权柄地位。

后妃一开始和勋贵联姻,后来就是只挑小官吏或百姓之女。

大周不同,开国就是文武并重,武勋地位一直不低。

也是因为外有强敌造成的。

很多王朝开国之后,最多十几二十年,拔剑四顾心茫然,没有对手了。

秦初始皇再好大喜功,三十万秦军守北方匈奴,南方赵陀镇南方,还有部分秦军镇六国,关中。

虚内实外,大量秦军戍边,造成了六国旧地空虚,始皇死而地分,这应该是当时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

汉初情形要严峻些,外有匈奴强敌,但内部刘邦铲除异姓王后就安稳了。

东汉更好些,开国没多久就把匈奴给灭了。

羌人只能算边患,不算威胁。

大唐就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从开国到中期之前都没有对手。

只有弱宋,从开国到亡国,始终有强敌在侧。

大周比弱宋强不少,重文不轻武,文武并重,也是迫不得已。

要是四周无强敌,也早就马放南山了。

毕竟武勋的权臣要比文官危险的多了。

既然武勋势力还在,那就无所谓几家外戚了,所以宫中照例选勋戚官员之女入宫。

这其实也是有好处,明朝那也是乱搞,早年还是选七品以下文官家族的女孩。

好歹是受过教训的,所以明中前期颇多贤后。

中后期,什么商人女儿都能入选宫中,贤后就别想了,李太后就是有名的贪婪无度,搜刮大量银子送到佛寺里去。

愚不可及。

贾芸考虑的就是自己的地位,现在是一等伯,等封侯就可以有侧夫人了。

到时候……

自是另一番景象。

可惜皇帝要赐婚,也不知道是哪家女子?

贾芸内心只能盼隆正帝替自己挑个好的了。

……

与此同时。

金陵府。

大量的绣衣卫旗校涌入甄家大宅之中。

身后是两江总督王彬,还有他的亲军侍卫高抬着王令旗牌紧随而入。

接下来就是江宁巡抚,苏州巡抚,诸道道台,金陵府等大量高官。

还有狼山总兵,操江提督等武官大将。

江南高官俱在此地。

甄家家主面色惨白如死人。

围观者极众,达数万人之多。

其中不乏高官显贵和地方豪绅世家。

所有人都是面色怪异。

王彬这婢养子,他真的做成了!

“奉圣命,查抄甄家财货浮财!”

“查抄田亩数字,不可遗漏一亩!”

“甄家抗上不尊,不肯接受度田,不接受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多有阴谋不轨事,除查抄田产浮财外,并彻查其放贷,逼死人命,说和官司等诸多不法事!”

“着将甄家近支族人送京师都察院!”

“去吧,动手!”

王彬待旗校宣读完毕,便是令随员动手。

有王令旗牌在,可以调集官兵。

甄家家大业大,奴仆过千,其中不乏勇悍的亡命徒藏在其中。

这一次调集数千官兵,将甄家围了个水泄不通。

甄家近支族人,一个也跑不掉。

所有人都亲眼看着,曾经显赫一时的甄家真的完了。

太上皇居然没护着?

也难怪。

太上皇年龄大了,这几年国势开始往回扳,太上皇不蠢,相反,这位曾经的皇帝相当的聪明。

景和末年的鸟样他自己有数的很。

吏治败坏,天灾不乱,军事不振,地方盗贼四起……

再搞下去怕要亡国。

亡国之君有什么好谥号?

献?戾?惠?

这才是景和帝传位,甘为太上皇的真正原因。

再不扳,就完了。

这几年隆正帝做的相当不错。

加上贾芸两论,还有这一次蓟镇大捷。

很明显,太上皇更进一步放手了。

甄家是江南毒瘤,太上皇岂能不知?

只是纵容老友罢了。

现在儿子要动手,一是用来推摊丁入亩。

二是可以收缴几百万两归国库,还有大量好东西归内库。

老友再好,能有儿子亲?

甄家家主一脸惨然,显然也是想通了这个道理。

“各人听好了!”

王彬走上事前搭好的高台,面向数万军民百姓,高官显贵和士子,商人,平民。

“摊丁入亩,就是取消丁税!”

“此后,有地的交税,不论是官员,士绅,商人,普通百姓,有地交税,无地不交税!”

“就是这简单的道理,无地者,不必交纳丁税了!”

“有地者,按田亩多少来交,田多者多交,田少者少交!”

“徭役征发,除非大河工等少数朝廷下派的大工程,丁银既然纳入田赋之中,将来不论是差役,轿夫,马夫,门子,仓夫,驿卒,漕夫,都由地方官府花钱雇役!还有城里的更夫,铺兵,此后不再征发徭役了!”

“有田交税,无田不交,不征徭役!”

随着王彬的声音,大量事前准备好的差役也是大声复述着。

同时还在城中各处,张贴文告。

与此同时,姑苏,松江,扬州,徐州,安庆,凤阳等诸府,州,县,也是开始张贴文告,宣布摊丁入亩之事。

无数人开始欢呼。

丁税,这是所有普通人身上的重担。

严重影响工商制造和人员流通,是人身上的桎梏。

从此之后,不复存在。

王彬脸上露出笑容。

挟查抄甄家余威,江南两省数十府几百县,摊丁入亩将顺利推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