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的街道上人来人往,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郭凌峰带着李明和几位年轻学子,穿梭在人群中,最终在一间气派的茶楼前停下了脚步。

“郭兄,你确定要找刘员外吗?他可是出了名的精明,只怕……”一名学子面露难色,欲言又止。

“放心,我心中有数。”郭凌峰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安心。

走进茶楼,立刻有伙计迎了上来,将他们领到二楼雅间。不多时,一位身着锦袍,身材富态的中年男子在伙计的带领下走了进来,正是这间茶楼的主人,刘员外。

“郭公子大驾光临,真是蓬荜生辉啊!”刘员外拱手笑道,语气中透着几分客气。

寒暄过后,郭凌峰便开门见山,将他们传承传统文化的计划和遇到的困境向刘员外娓娓道来。他语气诚恳,目光灼灼,希望能得到这位商界巨贾的支持。

然而,刘员外听完后,却只是笑了笑,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慢条斯理地说道:“郭公子一片赤诚,令人钦佩。只是这传统文化嘛,说得好听,却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如何能与白花花的银子相比?”

“刘员外此言差矣,”李明忍不住反驳道,“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若是根基都没了,谈何发展?”

“小兄弟说得对,只是这做生意讲究的是利润,没有利润,谁会去做呢?”刘员外放下茶杯,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绝。

接下来,郭凌峰又带着学子们拜访了几位富商,得到的回应却都如出一辙。他们要么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要么认为投资回报率太低,不愿意冒险。

夕阳西下,原本喧闹的街道逐渐安静下来。郭凌峰和学子们走在回书院的路上,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失望。

“难道,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李明喃喃自语道,语气中充满了无力感。

突然,一阵悠扬的笛声从不远处的巷口传来,打破了沉闷的气氛。郭凌峰停下脚步,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正坐在矮凳上,吹奏着一支竹笛……

老人须发皆白,脸上布满岁月的痕迹,但吹奏时却神情专注,手指灵动,仿佛将全部的情感都融入到乐曲之中。笛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沉婉转,如同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郭凌峰和学子们都被这美妙的笛声吸引住了,不自觉地走到老人身边。一曲终了,李明忍不住赞叹道:“老先生技艺精湛,令人叹服!”

老人缓缓睁开眼睛,浑浊的眼中透着一丝欣慰,“小伙子,你喜欢听就好。我啊,打小就喜欢吹笛子,这门手艺也传了几代人了,不能在我这儿断了根。”

“老先生,您家境清贫,为何还要坚持?”一名学子不解地问道。

老人笑了笑,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因为它在这儿,放不下啊!老祖宗的东西,总要有人传承下去。”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让郭凌峰的心头为之一震。他从老人身上看到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也看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回到书院后,郭凌峰决定利用网络平台发起众筹,希望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他在平台上详细介绍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以及他们传承工作中遇到的困境。视频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网友留言表示支持。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尽管有许多人转发、点赞,但真正愿意捐款的人却寥寥无几。筹款进度条缓慢地移动着,距离目标金额还差得很远。

“怎么会这样?”李明看着电脑屏幕,眉头紧锁,“难道大家真的对传统文化漠不关心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