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我只要蓝色的和大号的绿色,你有多少,别怕我吃不下。”文建凡说道。

“老板,大号的绿松石您得让我马上赶回去,最多三天,我就能赶回来,要不三天之后咱们再交易,成不?”谁都不想漏掉一单大买卖。

“行,大概有多少?说个数,我好给你准备钱。”文建凡有些失望,还要等等才能拿到。

“您要的量大,我就给您一块儿算,我家里还有三十多斤绿松石,都是积攒下来的,没铁线的,我亲戚那里也能弄到三五十斤没铁线的,再有就是南红玛瑙了,一百斤只多不少。您给四千二,你看成不成?”

“三天?我怕你连十堰都赶不到哦,拍个电报让人送过来不就得了?而且多来点绿松石啊,少了没什么意思。再找找人,凑个两百来斤都没关系,不过要是有铁线的我可不要啊。认得美元不?不认得我就找人自己换。”文建凡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美元大钞出来。

老板摇了摇头,外国钱对他来说没什么用,远不如人民币来得实在。

“土包子,明天拍电报回去,让你家人带过来还快些,钱我有,我在这里最多也就待这么长时间,不然成交不了我可不负责。”文建凡倒不是心痛钱,而是不想老拖下去。如果这单买卖做成,文建凡也算得了稀罕物件,蓝色的绿松石本就不多,没有铁线的精品就更加难得了。

约好了时间地点之后,文建凡继续逛了一圈,手上多了十几个画轴,五百块买了一堆卷轴。现在的古画不值钱,一幅唐寅的画国家收购价格一十五块左右,瓷器也是按照器型的大小收购。

“你怎么收破烂还有瘾了是吧?”老王的话脱口而出。

“先回去,一会儿送你一一幅,好好保管,将来你家老大的房子就靠你手气了。”这些卷轴里有明代大家的字画,也有好些清朝的,就看老王能不能抽到名人名作了。

“嗬,你可拉倒吧,我自己的房子都解决不了,还解决孩子的房子,你咋不让我当冠军呢?!”老王踩着单车,大家都是拿的死工资,唯一让他羡慕的是那些奖励。全国冠军奖励一百元,亚军八十,友谊赛只有差旅费,没奖金啥的。

“老外有句格言,不冒险永远喝不到香槟。格局,格局放大一些,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嘛。老罗不是捐赠了二十万美元用于改善咱们棋院的住房问题么,打报告申请呗。”文建凡绝对是最先知道这个信息的,毕竟这钱就是他自己出的。

“真的?你说那个香江老板是不是傻?无缘无故对咱们棋院这么好。”老王知道那个老板和文建凡的关系好,但再怎么好也不可能拿这么多真金白银出来啊。

“傻么?他要是傻怎么可能那么会赚钱?”文建凡跳下单车,他们住的宾馆已经到了。

文建凡的房间里,老王死活不要文建凡的卷轴,只能说这些人都还在为生存而奔波,还谈不上生活。常年接受的灌输和管束已经让他失去了展望未来的能力,也就造成了认知上的差异。

离早餐时间还早,老王回房睡觉了,他不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不犯错误、老实本分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绝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

没睡多长时间,文建凡就被叫了起来,上午其实没什么事,陪着桥本他们一起在汉城转一转而已。

少了黄鹤楼,总觉得汉城少了些什么似的,游玩也不那么尽兴。现在还真是个百废待兴的时代,一切都需要重新来过。

“小文,你们湘省怎么不发展围棋呢?”老陈问道。

“可能是围棋的氛围不够吧,没有群众基础,只发展那么几个高手又有什么用。”文建凡不以为然地说道。

“嗯,你说这内地怎么就发展不起来呢?”老罗一脸惋惜的问道。

“围棋是什么?是艺术!琴棋书画都是艺术,泡妹也是艺术,潘驴邓小闲谁敢说不是艺术?艺术细胞是培养出来的,咱们国家谁有钱有闲?男孩子将来都要顶门立户的,谁敢往这方面培养?何止是内地发展不起来,咱们围棋队看着人强马壮,谁还不是把围棋当成一份工作,真正能打的有几个?没有什么巨额奖金的刺激,谁肯去钻研围棋的精髓?”文建凡反问道。

像木谷实、桥本、吴大师一样,把围棋当做事业,一辈子就围绕着黑白棋子去奋斗,那得多爱围棋啊,文建凡是做不到的。而国家棋院里的高手们,基本上都只是把围棋当做谋生的工具而已,两者之间实在是没法比较。

“走走走,跟上他们。咱们虽然工资不高,总比工厂里要舒服,而且下好了两年出一次国,两年出来旅游一趟,已经很不错啦,多少国家干部还没咱们这待遇呢。我这人要求不高,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行了,两年时间给我一次机会就行了。”老罗的水平不算拔尖,但资历足,平时也是一身正气的模样。

“今儿是不是吃武昌鱼啊?到了汉城,我都想回家了。”文建凡从来不觉得蓉城是他的家。

“他们鄂省体委请客,在武昌酒楼订了六桌,咱们两个代表队还没他们体委的人多呢。”老陈吐槽了一句。

陪客必须要陪好,难得到鄂省来一趟,不让大家感受一下鄂省人民的热情怎么行呢。于是酒桌上觥筹交错,反正二十号才开始比赛,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嘛!

文建凡年纪小,不能喝酒,再说一不当官,二不是外国友人,还真把自己当根葱啊,好好吃饭吃菜就是了。武昌酒楼的鱼味道是真不错,清蒸武昌鱼、杨梅武昌鱼、松鼠鳜鱼、抓黄鱼片、拔丝鱼条、汤粉鱼、如意鱼、荷花鱼、鲭鱼划水、清炒鳝糊,另外加两道蔬菜和一道空心鱼圆汤吃得文建凡肚子溜圆。

在汉城潇洒了两天,文物商店文建凡也去了,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片蓝海,不是每个鉴定人员都是高手,把元代的瓷器认定为清朝时期的物件儿也是常有的事情。这不,在汉城的两家文物商店里,他就捡到好几十个漏,都是鉴定人员鉴定年代时出了差错。

为了搞好关系,文建凡还请文物商店的领导在武昌酒楼小吃了一顿,就为了去仓库里找找自己心仪的文物。

在汉城没有比赛,他只负责讲解一局棋就行,本来下棋就不是他的负担,现在更加轻松了。

第三天晚上,他又借了辆单车,带回来一堆宝石级的绿松石和宜昌南红,最大的一颗实在是太大了,做成皇帝的印玺都足够。要是做成吊坠,那就不是装饰品,而是成了一只秤砣,只怕脖子都会被压得抬不起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