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好甜!”她赞不绝口。
“是,今年阳光好,玉米格外甜。”几位妇人围着春琼七嘴八舌地聊着。
一旁的里正笑着凑过来,“大姑娘,若非有您带领大家寻到水源,咱们熬不过干旱,这一年又要白忙活了,哪里还有如此甘甜的玉米可以吃。大家都打心眼里感激你呢!”
春琼摆了摆手,脸上带着谦逊的笑意,“这玉米能够长如此好,也离不开大家精心的打理照顾。”
这时,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从人群里钻出来,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煮玉米,眼巴巴地看着春琼,“姐姐,你吃我的,我这个最甜啦!”
春琼蹲下身子,温柔地摸了摸小男孩的头,接过他递来的玉米,笑道,“谢谢你呀,小家伙,一看你挑的就知道是最好的。”
小男孩得到夸奖,脸上乐开了花,蹦蹦跳跳地跑回了自家大人身边。
称重工作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不时有村民听到自家的产量,惊喜的呼叫声。
一位大爷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到春琼面前,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花,“大姑娘,我家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多了整整两石呢!按照这个趋势,明年说不定能盖个新瓦房。”
春琼看着大爷满是喜悦的面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大爷,只要大伙继续好好干,往后的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
秋收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村民之间互相帮助,半个月左右,就完成了所有的秋收。与此同时,粮食税也顺利收上来。
杨县令和春琼看着堆满仓库、颗粒饱满的粮食,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杨县令对着一旁的春琼赞许道,“就这一季的粮食,比往年两年的都要多。加上夏粮收上来的税收,超过往年三年了。”
“如此一来,爹,咱们郧乡县的税收能抵得上一个上县吧?”
杨县令微微颔首,眼中满是自豪与期许,“单论粮食税收,如今确有几分上县的气象。但咱们的商业赋税少,远远比不上上县远。要想达到上县的标准,还需要再接再厉。不过,如今百姓的日子确实好过多了。”
春琼目光坚定,接过话茬,“是啊,爹。税收增长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百姓日子越过越好。接下来,咱们还得在民生与产业上下功夫。”
此时,县衙的师爷匆匆赶来,手里拿着账本,神色激动,“大人,大姑娘,刚刚统计完,除去必要的留存与赋税上缴,咱们县里还有不少余粮。”
杨县令摸着胡须,思索片刻后说,“这是好事。我想着,不如拿出一部分余粮,在县里设个平价粮铺。一来,可稳定粮价,惠及百姓;二来,遇上灾年,也能有备无患。”
春琼眼睛一亮,拍手赞同,“爹,此计甚妙!不仅如此,咱们还能拿出些粮食,鼓励百姓发展养殖业,比如养猪、养羊,增加收入的同时,还能有更多的肥料。”
春琼想了想,补充道,“爹,如今郧乡县缺的是外来人,咱们可以开发一些游玩景点,吸引更多有钱有闲的人来此游玩。外来人多了,各地商户才会愿意来此开铺子,商业税收才能起来。”
“琼儿说的没错,爹会想办法的。”杨县令点头。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一个又一个规划在热烈的讨论中逐渐成型,一幅更加繁荣的郧乡县发展蓝图,正徐徐铺展在他们眼前 。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