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听闻,先是一愣,随后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人群中,一位大爷眼眶泛红,声音颤抖着道,“我种了一辈子地,从没想过能有这么好的收成!”

旁边的年轻人兴奋地把帽子抛向空中,大喊,“太好了!今年不光能吃饱,还能卖些换钱,日子有盼头啦!”

说着扑通跪倒在地,对着杨县令和春琼的方向磕头,“这一切都要感谢县令大人和大姑娘!”

杨走笑着上前扶起那人,“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新的种植技术能成功,离不开每一位乡亲的信任和配合。”

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妇人挤到前面,感激地说,“大姑娘,要不是您,咱们今年连干旱都扛不过去,哪还能多收这么多粮食,以后您说咋干,我们都听您的!”

“对,对,以后大姑娘说干啥我们就干啥。”

村民纷纷附和。

春琼上前道,“感谢各位乡亲的信任。咱们郧乡县只要上下一心,一定会越来越好的。玉米和有机肥,如今大家技术已经成熟,日后只要没有天灾人祸,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杨县令看着群情激昂的村民,接着说道,“乡亲们,丰收了,可也不能忘了居安思危。今年好收成,扣除接下来一年的口粮和赋税后,不少家庭可能会有余粮售卖,但大家千万记得多留一些口粮以防万一。另外,粮食多了要注意储存,防止受潮腐烂或者喂老鼠了。”

“大人放心,我们各家都订做了柜子,专门用来储存粮食。”

杨县令欣慰地点点头,“如此甚好,看来大家都把日子过到了实处。如今咱们郧乡县农业发展势头正盛,这只是第一步,往后待咱们粮食充足了可以想办法做出其他农副产品售卖,以增加收入。”

“大姑娘,秋收结束,地里腾出来了,您看咱们可以种植啥?”有村民问春琼。

春琼想了想道,“咱们这里小麦收成不错,如今这季节,倒是可以种小麦,只是若种了小麦,明年就赶不上种玉米了。你们根据各家地里情况决定吧。”

赶在天黑之前,从高桥村出来,由于距离县城近,春琼一行人回县里休息,第二天再出发往第二个村子秋收。

一路上,微风轻拂,路边的野花野草随着微风轻轻摇曳,仿佛在为他们的行程加油鼓劲。

还未进村,就听到一阵嘈杂的声音。原来是村里的几个孩子在村口玩耍,瞧见县衙来人了,有的好奇地围了过来,有的快速进村通知大人。

很快,里正便迎了出来,“见过诸位大人。大人,村里玉米已经收完,等着大人来称重。”

“好。”

县衙众人在里正的陪同下,从村口开始,到一家家村民家中称重。

春琼穿梭在人群中,听着村民们讲述着丰收的喜悦,心中满是成就感。

这时,几个年轻的妇人抬着一筐新收的玉米来到春琼面前:“大姑娘,这是各村收玉米时找到的嫩玉米,可甜了,您尝尝。”

春琼接过玉米,咬了一口,香甜的汁水瞬间在口中散开。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