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县令看着记录的账本,满意地点点头,“大家都辛苦了,先休息一下,吃点东西,下午接着干!”村民们纷纷散去,准备回家简单吃个午饭,养精蓄锐,下午继续完成这承载着一年希望的工作 。

县衙众人在里正家吃了便饭,回到晒谷场,继续称重。阳光愈发炽热,晒谷场上的人们却丝毫没有懈怠。汗水湿透了每个人的衣衫,可大家的热情丝毫不减。每报出一个重量,都伴随着村民们或惊喜或满足的神情。

直到日落西山,只剩下最后几户人家的玉米还未称完。此时,一位年轻的媳妇背着背篓匆匆赶来,脸上带着几分焦急, “对不住,对不住,家里孩子突然哭闹,来晚了。”

杨县令笑着摆摆手,“不碍事,快把玉米倒过来称重吧。还剩多少未收,让大家伙儿去帮帮忙?”

“没了,没了。都收完了,还有一背篓,民妇夫君背着在后面,马上就到了。”

“好,那先称你这一背篓。”

杨县令示意衙役帮忙将玉米倒过来。

县丞将玉米称重后喊道,“李翠莲,加九十斤。”

春琼迅速记录下来。

这时一个瘦小的男子背着一个背篓颤巍巍赶过来,杨县令看他马上要摔倒的模样,赶紧上前几步扶住,“慢点,慢点。”

李翠莲也扶住那男人又一边,“夫君快卸下背篓。”

此人正是李翠莲的夫君。春琼好奇地看了一眼,本以为这家没有男人所以晒谷场才留的李翠莲的名字,原来是有的。只是看他弱不禁风的样子,估计家里当家做主的是妇人。

“李翠莲,再加一百二十斤。” 县丞的报称声唤醒春琼的胡思乱想。

春琼连忙提笔记下数字,并喊道,“李翠莲,玉米棒净重九百九十斤。”

李翠莲夫妻听到数字,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今年能收这么多,可是比去年强太多了!”

那男人靠着李翠莲的肩膀,喘着气道,“都怪我不中用,如此好收成,我不仅没有精力多种地,反而拖累你,又要种地又要照顾孩子和我。”

李翠莲替他擦着脸上的汗,“夫君哪里拖累我了,家里家务活和孩子,更多都是你在做。我们家人口少,上半年小麦丰收,如今玉米又丰收,也够咱们一家人吃了。”

终于,所有村民的玉米都称重完毕。

春琼快速将整个村子所有玉米重量统计出来报给杨县令。

尽管全程参与,杨县令听着这个数字,还是非常激动。

他深吸一口气,对村民们道,“乡亲们,整个高桥村,今年收获玉米棒四万六八十斤,平均每亩收获七百五十斤。今年大家都辛苦了,这丰收的成果来之不易。希望大家接下来再接再厉,把日子越过越好!”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