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要本土化。

如gdp、gnp、ndp、gni等等统计术语,统计方式以及计算方式与后世一样,但名称必须要换成大明的名称。今年已经是洪武十七年,老朱与现代接触的第五年。

前三年可以说是打底。

朱云峰和季赫从现代农来大批良种、化肥、农药,让大明产生了一次农业革命,解放了大量生产力。

接着又从现代弄来了大量发电设备,包括水力、火力设施。

还有各种现代技术。

如蒸汽机技术、炼钢技术、纺织技术、缝纫技术等等。

在过去的三年时间,大明开始消化这些技术,并且建设大量钢铁厂、纺织厂,甚至今年年初大明第一家自行车厂也正式挂牌成立。

这标志着大明已经开始能够自主产钢铁,自主产纺织品,自主造自行车、蒸汽火车、蒸汽轮船等等。

而朱标今年设定的目标是攻克造桥技术,比如詹天佑的“气压沉箱法”,配合现代机器,造大桥的桥墩,如此建造现代化钢筋水泥大桥。

除此之外,就是鼓励民间商业发展,通过现代技术,投入研发自主生产水力发电机,以满足各地的工业需求。

虽然蒸汽火车和蒸汽轮船都是以蒸汽动力。

但电动力是未来趋势,把资源和技术投入到电动力当中,或许短时间内没有成果,可长远来看却是利在千秋。

当然。

依靠现代技术和设备优势,也不可能没有成果。

事实上皇庄的加工厂通过发电机原理及设计图,几天就能弄出一个小型发电机来。

问题的难度在于量产。

一个合格的水力发电机不算变压器和涡轮机,需要十多个大型零件,数百个精密小零件。

皇庄遇到的跟ak一个问题,精密零件可以冲压打磨,但无法做到量产,制造效率会比较慢,可能一个月都不一定产出一台大型水力发电机组。

哪怕可以制造19世纪初代水力发电机,可那种发电机的效率又不能和现代发电机比,因而想迅速搞定水力发电并不容易。

不过火力发电机倒是简单,原理就是蒸汽机,朱标打算先搞火力发电,再提升水力发电技术。

而在去年的数据当中,不管是钢铁产量还是发电量,都相较于前年成倍提升。

如钢铁产量大前年才一百多万吨,到前年提升到了三百多万,去年则已经提升到了八百多万,可以说是直接起飞式迁跃。

发电量则从前几年的每天十多万度,到如今已经达到每天一百多万度,整个南京城都已经装上了电灯,市面上甚至已经开始出现电风扇之类的家电产品。

除此之外,粮食产量、人口、工业从事人员以及各地制造业水准也比往年大幅度提高,如钢铁产业主要就集中在河北。

只能说以前本来就什么都没有,没有下降空间,只剩上升空间了。

“嗯,不错。”

看完了数据报告,老朱满意地点点头道:“国家的发展已经走上正轨,云峰当初没有骗我啊,这样下去二十年内,还真可能大明旗帜插遍全世界。”

说罢他又叹道:“可惜了,我还不知道能不能活二十年呢。历史上再过14年,我就要死了,未来是标儿你的天下。”

“父亲身体本就康健,历史上应该是心力交瘁所致,如今有现代医疗,又没有后来那些事情,以父亲的身体,必然可以健康长寿,百岁不止。”

朱标笑道:“何况也不用二十年,我们现在可以自己制造蒸汽轮船,过几年等江浙福建的造船厂产业成熟了,铁甲舰就是下饺子一样,只要船上多带些煤炭,哪里都能去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大笑道:“好好好,这几年就多造些船,先在东南亚各地建造军事基地,控制整个东南亚再说吧。这广袤的领土,也都是一片丰地啊。”

“是,孩儿明白。”

朱标点点头。

虽说吞下整个东南亚未免人心不足蛇吞象了些。

但国内工业发展如火如荼,这几年粮食暴增,出现婴儿潮,光去年就多了四百多万婴儿。

得益于《赤脚医生手册以及青霉素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以后新生儿肯定会越来越多。

预计未来五十年内,大明的人口至少得突破个四五亿。

所以现在拿下东南亚,不仅是粮仓,还有矿山、橡胶园、园、金山银山,也为将来打下基础。

毕竟东南亚的橡胶、水果、香料、木材以及澳大利亚的矿确实很吸引人。

“大明交给你,我放心。”

朱元璋把手中的公文放在桌案上,然后似乎想起了点什么,问道:“云峰他们呢?”

“在现代吧。”

朱标说道:“他们这两天没怎么过来。”

“我去找他们吧。”

朱元璋站起身。

朱标纳闷道:“父亲找他们有事?”

“是有些事情”

朱元璋应了一声,随后又似乎觉得有些敷衍儿子,便叹道:“我老了。”

朱标忙道:“父亲还没老呢,还可以活很久很久。”

“活得再久走不动路有什么用。”

朱元璋笑着摇摇头道:“你要让我去打世界,打不动了的,受不了那般颠簸。坐在宫里发号施令,让将领们去打吗?趁着现在还没老到动不了,我想去做些别的事情。”

“别的事情?”

朱标不解道:“父亲是?”

“去别的大明朝看看吧,想去看看明末,还有南明。”

朱元璋眼眸中闪过一缕寒芒。

洪武朝的大明已经走上正轨,朱标治国也已经很成熟,剩下的就只有时间发酵,让大明的工业更上一层楼,然后坚船利炮遨游世界,用火炮打开西方的大门,让他们开门自由贸易。

所以老朱觉得已经没什么事情可以自己做了,除了动动刀,杀点贪官污吏,治理一下地方治安问题以外,治理国家的能力朱标已经在他之上。

那何不趁着现在还没到六十岁的时候,去别的大明朝看看。

一个一个去。

看看自己的大明王朝未来是怎么样的光景。

如果来到明末或者南明的世界。

对于老朱本人来说,或许才是他最兴奋的时候,哪怕是死在那边,亦是不会觉得有任何遗憾了吧。

(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