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宛平县疯狗乡烂菜堡的李木勺四千字章
香山慈云寺。
林十三等人骑马来到慈云寺大门前。
佛门清净地,一下马就让人心旷神怡,甚至能够生出淡泊名利之感。
四人看到大门前立着一方木牌。
木牌上用娟秀飘逸的字体写道:“本寺严禁自带香烛。自带香烛无供养三宝之诚心;无福报;无功德;无佛祖庇佑。”
可着只有从慈云寺买的高价宰客香烛,佛祖才认。
京师附近的寺庙大多都有这个规矩。传说这规矩是成化年间的妖僧继晓所定。
一个小僧坐在一张桌子后面,桌上摆满了香烛。
小僧一脸清傲,对林十三等人说:“诸位施主可是来拜佛的?要入寺拜佛,先买香烛。”
“大诚心香一两一炷。中诚心香六钱一炷。小诚心香三钱一炷。”
“每人最少买三炷香才可入寺。买九炷大诚心香,送三炷小诚心香.”
这哪是佛门僧人,分明是大栅栏撂地摊的小贩。
林十三如今也算大富之人。他直接拿出一张一百两的银票,放到小僧桌上:“我们是来捐香火钱的。这一百两只是入寺的买香钱。”
小僧拿过银票一看数字两眼放光:“啊呀!施主真乃怀大慈悲心之人!佛祖必定保佑施主升官发财生十八个儿子!”
“我这就给诸位施主准备一百炷大诚心香。”
林十三却道:“不必了。请引我们入寺,面见贵寺方丈。”
小僧起身,满脸堆笑:“心怀拜佛诚心,即便进寺不上香,佛祖亦会保佑。诸位请随我进来。”
四人跟随小僧进得大雄宝殿。
林十三从袖中拿出一沓银票:“我对贵寺方丈杰才大师仰慕已久。今日特来捐香火钱,只求见杰才大师一面。”
小僧见到银票两眼发亮!
慈云寺中有规矩。谁经手拉来善男信女捐香火钱,谁便可从香火钱中百中抽五。
小僧试探着问:“施主打算捐多少香火钱?”
林十三答:“五百两。”
小僧两眼放光。五百两可抽二十五两银子当体己。要不是为了发财,谁剃了头发遁入空门天天吃斋啊!
小僧道:“诸位施主请稍等片刻。杰才方丈正和杰色、杰空、杰光几位师叔祖畅谈佛法。我这就去通禀。”
小僧走后,孙越道:“和尚庙真是一桩无本万利的好生意啊!市面上几个铜钱一炷的香,他们敢卖一两。啧啧,几百倍的暴利!”
林十三附和:“六部七大肥缺。吏部文选郎、考功郎;兵部武选郎、考功郎;工部营缮郎、都水郎。还有一个就是礼部僧录郎。”
“天下五大富,宗室、官员、士绅、商贾,还有一个是僧侣。”
张伯捋了捋胡须:“都说蒲州人的钱庄富可敌国。跟寺庙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不多时,慈云寺的主持杰才快步入殿。
杰才作了个佛揖:“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敢问施主尊姓大名,做何营生?”
林十三拱手:“在下锦衣卫北镇抚司副千户,永寿宫传奉官林十三。”
杰才惊讶道:“您就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小阁老的义弟、老内相的外甥、杨夏官的救命恩人、罗督郎的师父,林十三林传奉?”
别看林十三只是个从五品,如今在京城却是鼎鼎大名。
杰才一向看人下菜碟。见到红得发紫的林十三自然礼敬有加。
林十三将那一摞银票递给杰才:“这是九百两银子。五百两是捐给贵寺的香火钱。四百两是给方丈您的,您做一件袈裟穿。不要嫌少。”
杰才听了这话一张胖脸笑出了两朵菊:“林传奉以诚心敬佛祖,佛祖必保佑您加官进爵、万事如意。”
杰才对林十三格外殷勤。寺庙与寺庙之间也是有竞争的。若能攀上他这个贵人当靠山,以后慈云寺在京师这块地盘上就站得更稳了。
林十三道:“听闻贵寺有一善缘池,池中养了许多锦鲤,颇为神奇。能否带我们前去一观?”
杰才道:“请诸位老爷随贫僧前来。”
大明的和尚爱自称“贫僧”。实际上他们可一点都不贫。
只要礼部僧录司颁发了度牒,成为了正式的僧人,这辈子都吃喝不愁不说,财源也会滚滚而来。
众人随杰才来到了善缘池旁。
善缘池水不深,只有三尺,清澈见底。池底堆积着不少铜钱、碎银,还有一群锦鲤在池底趴着。
杰才道:“善缘池又名许愿池。若诸位有何愿望,可将铜钱、碎银投入池中。定能心想事成。”
林十三将事先准备好的一荷包铜钱抓在手中,扔到了善缘池里面。
按张伯的说法,铜钱入水,池底的锦鲤会浮上来,朝着投币之人摇头摆尾,讨人开心。
然而左等右等,却不见池底的那群锦鲤有何动静。
林十三直言不讳:“杰才大师,我的管家二十年前曾来过善缘池。他当年往池中扔了铜钱,锦鲤可不是无动于衷的样子。”
“明说了吧。那时寺中是否有人专司负责驯化锦鲤?”
杰才颔首:“什么都逃不过林传奉的法眼。二十年前,寺中有个叫智缺的水头僧,专门负责照看善缘池的锦鲤。”
“此人的俗世家族世代贩卖金鱼、锦鲤。他懂得一套驯鱼秘法。”
“善缘池的锦鲤被智缺驯得颇通人性。可惜六年前他已还俗了。听说还成了家。”
林十三眼前一亮,连忙问:“你可知他如今家住哪里?俗名叫什么?”
杰才答:“此人俗世祖籍乃是宛平县,俗名和具体的住处我得查查他当初的度牒。请稍等片刻。”
杰才转身离去。
林十三看到了一丝希望。只要找到智缺,让他施展驯鱼秘法让水凤凰变温顺。那便可堵住朝中清流言官们的嘴。
孙越抱怨道:“那个智缺好好的和尚不当,还什么俗啊?他若在寺中就省了咱们的事了。”
林十三道:“想必他是赚够钱了,还俗娶妻生子过寻常人的日子。”
两刻之后,杰才去而复返。他拱手道:“四位老爷,贫僧已查清。智缺俗名李木勺。祖籍宛平县疯狗乡烂菜堡。”
“至于他如今住没住在祖籍,贫僧不知。”
林十三颔首:“多谢杰才大师。再会。”
杰才连忙道:“贫僧为四位老爷准备了一桌上好斋饭,还去隔壁馒头庵请了几位师妹陪饭.”
林十三却道:“大师的好意我们心领了。我有皇命在身,实在不能耽搁。斋饭下次再吃吧,下次一定。”
四人离开了慈云庵,骑着马一路狂奔向宛平县。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