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看着那堆积如山的请愿书,心中十分震惊,他们没想到百姓们对苏晴的支持竟达到了如此程度。一些原本还在犹豫要不要继续推举苏晴的大臣,此刻心中也开始动摇了,觉得既然民意如此,或许真的可以顺应民心,让苏晴登上皇位。

后宫之中,妃嫔们听闻了民间的这股呼声后,也都感慨万千,她们深知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苏晴能得到这般认可,那必定是有她的过人之处。

苏晴得知此事后,同样大为惊讶,她没想到自己只是做了些分内之事,却在百姓心中留下了这么深的印象,赢得了如此多的支持。可她心中依旧觉得女子登基不合规矩,不愿接受这等民意,只是她也知道,此事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必须得想个妥善的办法来应对了。

苏晴看着那一封封饱含着百姓殷切期盼的联名上书,心中满是感动,可同时也越发为难起来。她深知这皇位并非自己所能轻易接受的,即便有再多的民意支持,可传统的观念和祖宗的规制就像两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苏晴再次召集了大臣们,看着众人,她一脸诚恳且无奈地说道:“诸位大人,本宫看到了百姓们的这些请愿书,心中着实感动不已,感激大家对本宫的认可与厚爱。可这皇位之事,关乎重大,本宫实在是不能应允啊。女子登基,从古至今,鲜有先例,咱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民意,就打破了这千百年来的规矩呀。”

一位大臣劝说道:“贵妃娘娘,民意不可违呀,百姓们如此期盼,说明娘娘您深得民心,这是难能可贵的。规矩虽是祖宗所定,但时代在变,咱们也应顺应时势,做出改变才是。况且娘娘您若登上皇位,必定能让朝廷更加繁荣昌盛,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这难道不是最重要的吗?”

苏晴微微摇头,说道:“大人,本宫明白您的好意,可本宫若真的应下此事,那日后怕是会招来更多的非议,不仅朝廷内部会有人不服,恐怕周边的国家也会借此对我朝指指点点,说我朝违背常理,到时候,这对我朝的安稳和声誉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啊。”

其他大臣们听了,也觉得苏晴说得有道理,一时之间,众人都陷入了沉默,不知该如何是好。毕竟一边是汹涌澎湃的民意,一边是难以逾越的传统观念,想要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实在是太难了。

而此时,几位皇子听闻民间的呼声越发高涨,都希望苏晴登基,心中更是焦急万分,他们觉得自己的皇位之梦似乎越来越渺茫了,可又无计可施,只能在背地里干着急,期望着这股民意能尽快平息下去,或者苏晴依旧坚持推辞,让皇位的归属能再次回到他们几人之间。

就在苏晴陷入两难境地,不知该如何应对这汹涌的民意和大臣们的劝说之时,太后出面了。太后这些日子也听闻了民间的呼声以及朝堂上关于苏晴登基的种种争议,她经过深思熟虑,觉得苏晴确实是当下最合适的皇位人选。

太后将苏晴召到了自己的寝宫,看着苏晴一脸为难的模样,轻轻叹了口气,拉着她的手说道:“晴儿啊,哀家知道你心里的顾虑,这女子登基,确实是从未有过的事儿,你有所担忧也是正常的。可哀家这段日子思来想去,觉得这皇位,非你莫属啊。”

苏晴赶忙说道:“太后娘娘,您这是折煞臣妾了,臣妾哪有这般能耐呀,这皇位本就该从几位皇子中挑选合适的人选,臣妾断不能接受的。”

太后拍了拍苏晴的手,说道:“晴儿,你莫要再推辞了。你想想,自从陛下驾崩后,这朝局是靠谁稳住的?是你呀!那些心怀不轨的大臣,是你用雷霆手段铲除的;百姓们如今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也是你推行的那些政令起了作用。你的能力和品德,哀家都看在眼里,百姓们更是心里明白着呢。”

苏晴眼中含泪,说道:“太后娘娘,即便如此,可这祖宗规制……”

太后打断了她的话,说道:“规制是人定的,也能由人来改呀。如今民意如此,说明你深得民心,这是上天的旨意,让你担起这大任呢。哀家知道你怕招来非议,可只要你把这国家治理好了,让百姓安居乐业,那些非议自然就会消散了。哀家都支持你,你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苏晴听了太后的话,心中十分纠结,她知道太后这是为了朝廷着想,为了她好,可自己心中的那道坎儿,依旧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跨过去的。

太后见苏晴还在犹豫,又接着说道:“晴儿,你就当是为了陛下的遗愿,为了这江山社稷,答应了吧。哀家相信,你若登上皇位,陛下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欣慰的。”

苏晴沉默了许久,心中依旧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她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如何抉择,这关乎着自己的一生,更关乎着整个国家的未来啊。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