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5
1931年始,“三个小鬼头”都长大成了帅哥,也都出道了。奋发之下,各有所成。老大阿寿在画坛崭露头角,成为名动海派的虎画家。老二阿庆与滑稽戏名角何双呆搭档,成为红极一时的“响档”,奠定了在上海滑稽戏界的先驱者地位。用今日时髦话说,他们都一跃而为“成功人士”,演绎了“有志者事竟成”的人生。
NO.16
老三阿良靠四叔资助,在南市江阴街租铺面开张,四叔给店取名“勤生柴炭行”,寓意“勤业为生”,阿寿题写店名,做成招牌。
南市江阴街店铺林立,用现在的话说叫做“商业一条街”。柴炭行生意不错,可谓“开业大吉”。阿良统管货源等一应店务,四叔执掌财务。店里雇佣两名同乡人打杂。这一年阿良十八岁,他从此牢记四叔教诲的一条“生意经”:“做一年,吃三年”。
有一段时间阿良曾被阿庆拉去兼做他的经纪人,店务就交给阿民弟代管。任谁做梦都想不到的是:五十年代中期,阿良因故又请阿民弟来代管店务。
NO.17
三十年代是上海电影业兴盛时期。1934年秋,刚在上海成立的新华影业公司登报招演员。阿庆见阿良相貌堂堂,就介绍这位契弟去报考电影演员,阿良抱着“不妨一试”的想法去面试了。
同考的有顾也鲁,时为牛奶推销员,比阿良小三岁,他被录取从影后以“袖珍小生”之誉跻身明星之列。阿良因一口浓重的乡音,过不了国语这一关而落选,之后便回店里从阿民手中接过柴炭生意。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阿良对国语毫无准备,就这样错失了改变人生的一次机会。
NO.18
在那个年代,柴炭是民众生活的重要能源(那时的卡车、火轮等大多也以此作燃料供能),而柴炭恰是浙东山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该地来沪移民多数以柴炭生意白手起家。阿良也是顺其自然(资源)当起了柴炭行老板。可见,市场供需的资源配置决定了生意人的行当。柴炭业源此而兴,阿良的的人生路也由此起步。
可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