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汉以前,黄河一词并没有出现,而是以“河”作为专称,如《山海经》记载:昆仑山,纵广万里,高万一千里,去蒿山五万里,有青河、白河、赤河、黑河环其墟。
最早开始使用“黄河”是在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地理志》用黄来解释黄河水的颜色,《尔雅·释水》同样也有一样的记载:何处昆仑、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作为孕育了五千年文明的黄河,也是诞生了不少神话传说以及鬼怪之事,其中就有神秘的捞尸人。
捞尸,顾名思义就是下河打捞尸体,由于常年跟死者打交道,又叫“阴阳跨界人”,他们是一群游走在生死边缘的人。
由于中国人对“生死为大”的传统观念,尤其对死的重视,中国人讲究的是“入土为安”的传统习俗。“入土为安”就是人死后一定要埋在地下人的亡灵才能得到安息。这种对尸体的土葬处理形势从夏商周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周礼》对土葬就有很明确地解释:“众生必死,死必归土。”如果人死后,没有被自己的亲人“入土为安”,那么死者的亡魂将很可能会成为孤魂野鬼,无处容身。
由于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对于入葬仪式十分的重视,入土为安更是中华五千年传承下来的一项传统习俗。那些因为意外不慎跌入黄河失去生命的人,他们这些家属希望有人可以将这些尸体打捞上来,让这些尸体得以入土为安,只是黄河之水非常的湍急,再加上寻找尸体本身就是一件风险,很多不善于水性之人就极有可能因为打捞而命丧黄河。
于是,巨大的行业缺口便显现出来。“捞尸人”起初的行业门槛很高,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轻易找到尸体并且将其安全捞上来。
想当捞尸人,除了自身水性特别好,要有一双鹰眼,其中有佼佼者,靠着一双犀利的眼睛,能在漆黑的水中看清每一寸泥沙。其次要八字硬,似乎这样便能受到河神守护,保护着他不受江水的吞噬。
捞尸人有自己行业的禁忌和行规。
每次在打捞尸体的时候,一定要在船头系一块红布,这种红布是用来驱邪,而且当他们打捞完尸体以后,回到家首先需要杀一只鸡,然后将鸡血放到盆中,然后洗手用来避凶。
因为在古时候,只要死在黄河里的人都是大凶之人,甚至还有人说,黄河里由于死的人太多了,所以阴气重。
此外捞尸人三捞三不捞的规矩,在行内是人尽皆知的,也没有哪一位捞尸人敢打破这个规矩,毕竟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一是在水中直立的尸体,绝对不会捞,因为水中直立的尸是煞。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