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普苏,是太阳,“从开始就存在”。
与之最近的是穆木(淼星)。史诗中的故事在之后讲得很清楚,穆木是阿普苏最信任的助手和使者:对淼星的很好的形容,一颗迅速地围绕着主人的小巧行星。事实上,这也是古西腊和锣玛人对于淼星神的观点:神的快递员。
稍远一些的是提亚马特。他就是后来被玛尔?克切了的“怪物”──“消失的星球(即第六行星轨道缇玛雅特星球)”。但是在太初之时,她是第一个圣三位一体(Divirinity)的处女母亲。她和阿普苏之间的空间并不是白白地空出来的,它填充着阿普苏和提亚马特的原始力。这些【以太海】“水”“混合”了,一对天神──行星──出现在了阿普苏和提亚马特之间。
他们的水被混合在了一起
……在它们之间,有了神:
拉赫姆(LAHMU即钬星)和神拉哈姆(LAHAMU即琻星)出现了;
因为他们有这样的名字。
【呵!因为这两颗星球本来就存在,本来就叫这个名字,你提马亚特星都没人家出现的早…这些神话…解释不了时,就硬写呗…】
从字源学上讲,这两颗行星的名字是起源于LHM(意为“制造战争”)的。古代传统告诉我们钬星是战神,而琻星既是爱神又是战神。拉赫姆和拉哈姆的确分别是一男一女的名字;史诗中这两位神和钬星、琻星的身份特点,不仅从字源学和神学上,也从天文学上得到了证实:作为“迷失的行星”,提亚马特是在钬星后面的。钬星和琻星确实应该出现在太阳“阿普苏”和“提亚马特”之间。我们在苏美尔天体图的帮助下说明这个问题。
星系的形成过程继续着。拉赫姆和拉哈姆──钬星和琻星──出现了,然而:
在他们成长完之前
也是指定个子大小的时候
──神安莎(Anshar钍星)和神基莎(Kishar炑星)形成了,
(大小上)超过了他们。
随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神阿努(ANU天之王星)成为了他们的儿子
──是他祖先的竞争对手。
【这里的意思是巴必伦的天神阿努取代了以前的苏美尔天神安】
接着安莎(钍星)的第一个孩子,阿努(天之王星),
以他自己的地位,
自己的形象生下了努迪穆德(海之王星)。
《创世之史诗》的第一幕只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就在我们眼前演出完毕。我们被告知,钬星和琻星只长到了一个有限的大小;然而在它们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另一对行星形成了。这是两颗壮观的星球,像它们的名字一样──安莎的意思是“王子,(即钍星是)天国最重要的”,而基莎(炑星)则是“结实大地上最重要的”。显然,它们的大小超越了第一对。这些描述、用词和位置很容易让人看出,它们就是钍星和炑星。
又过了一段时间(“年复一年”),第三对行星出现了。先出现的是阿努(天之王星),比安莎和基莎都小(“是他们的儿子”),但比第一对大(“是他祖先的竞争对手”)。之后阿努又生了一个行星,“以他自己的地位,自己的形象”。巴必伦人称这颗星为努迪穆德(海之王星),也就是水神恩基/(水圣)艾的另一种写法。再一次,它的大小和位置让我们知道了它们在我们星系中的身份:即天之王星和海之王星。
然而,在这些行星的外层还有一颗行星,也就是我们所称的冥小王星。《创始之史诗》中已经讲述了阿努是“安莎的第一个孩子”,暗示着安莎/钍星还有另一个孩子。史诗后来提到了这个孩子,它陈述道:安莎将他的信使佳佳(GAGA)派往其他行星进行大量任务。而佳佳的作用和个子,与阿普苏的信使穆木差不多;这让人联想到淼星和冥小王星之间的诸多相同点。佳佳,就是冥小王星。但是苏美尔的天体图并没有将冥小王星放在海之王星之后,而是在钍星一旁,作为他的“信使”,或者卫星。
到这里《创世之史诗》第一场走到了结尾,这里有了一个由九个行星和一个太阳组成的星系:
太阳──阿普苏,“从一开始就存在”。
淼星──穆木,阿普苏的助手和信使。
琻星──拉哈姆,“战争之女”。
钬星──拉赫姆,“战神”。
──提亚马特,“给予生命的处女”。
炑星──基莎,“结实大地上最重要的”。
钍星──安莎,“天国最重要的”。
冥小王星──佳佳,安莎的助手和信使。
天之王星──阿努,“天国的他”。
海之王星──努迪穆德(艾/恩基),“灵巧的创造者”。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