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计收了银子笑眯眯地揣到怀里,拉了条长板凳在姜嬷嬷面前坐定,单手托腮道:“您老要问什么?”
姜嬷嬷慢吞吞地喝了口茶道:“他父母可否健在?有兄弟几人?是否是单门独户?”
“马进士二十有六,父母俱在,有兄弟四人,马家在这一带是大户人家,人丁十分旺盛。”
“他为什么取这个怪名字?为什么叫"恨之"?他恨谁?”
伙计哈哈大笑起来,“他父亲是学堂的教书先生,考进士一直考到六十有余一直没中,所以长子一出生就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完成父辈的梦想。当初是为了激励他考上才这般取名字。”
“这位小哥,你好像对这位马进士挺熟的?”
“当然熟,咱保定府能有几个中进士的?这次秋闱一共有三个进士,余下的两位您还要打听吗?小的给您老算八折。”
“不用了,不用了。”姜嬷嬷将零嘴往怀里一塞,就站了起来。
伙计哈着腰笑了起来,“真没骗您,这位马进士是小人的堂兄,你去别的地方兴许还多收两文。您下次有需要还来找小的,小的给您算六折。”
姜嬷嬷似笑非笑地看了伙计一眼,“你这生财的法子挺不错的。”
伙计继续陪笑道:“这个时候不算多,刚刚放榜那会每天能收两百文,那时候收费贵,比现在贵一倍,下次您来的时候,不管多少我都给您算六折。”
姜嬷嬷笑着走了出去。
现在她化身成马家的亲戚,来投奔。逢人就问马进士家怎么走。
保定府的民风淳朴,被问到的人也十分高兴地告诉了她,还说道:“老身就是她娘,你跟我一起去吧。”
姜嬷嬷尴尬地笑。
妇人傲然道:“无妨,自从恨之这孩子中了进士,有不少人打着各种各样的名目来套近乎,我都看习惯了。”
姜嬷嬷笑着妇人通身又重新打量了一番,道:“原来是马进士的母亲,这通身的气派,我说着,远远地看着您就觉得您不一般。”
妇人笑了起来,“也是这孩子争气,运气好,咱也没啥可夸的,就是守着几亩薄田过日子,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是做媒您将小娘子折小像留下就成,等孩子回来,我亲自拿给他看。别的我们俩老人可以做主,他爹说了,亲事让他自己挑。”
姜嬷嬷听马母这般一说,马上往怀里一掏,笑道:“这小像我给弄掉好,等我找到了再过来。”
说着转回身坐了马车连夜回去了。
后半夜才到的孙府。
将打听到的一一学给二太太听。
二太太又学给二老爷,二老爷道:“照她这般说这门亲事还可结,你和他姑丈商量一下,三年后成亲,那个时候刚好她大姐姐也回来了,双喜临门。”
“好。”妾身去和史姑丈说道说道。
二太太虽然口中答应了去说,心里却有些打鼓,订亲了三年不成亲,这事马家能同意吗?
哪成想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跟史家瑞说了此事,史家瑞却笑道:“可,渏娘子现在年龄不是很大,马兄说了,多留她在家里几年也没问题。”
二太太心中的一颗石头总算落了地。
两家的亲事很快就订了来。
赵夫人却悄悄地向安国公道:“五娘是滢丫头的结拜姐妹,如果卜家来求娶,咱们就答应吧。也好让滢丫头看着五娘出嫁。”
安国公拈须道:“此事再议。等卜家来提亲再说。”
赵夫人一想也是,哪有刚定亲就上赶着成亲的女方,这件事断没有王家先提出的道理。
哪想卜夫人第二天上午就来了国公夫,和赵夫人商量道:“要我说,这些孩子们生生是被耽搁了,以前旱了好几年,接着又蝗灾,好空易风调雨顺了,就让孩子们成亲算了,妾身听说,五娘还是孙夫人结义金兰,不瞒您说,我那长媳和长子都受过孙夫人的思惠,孙夫人还专程去我家接生过,是以我们家老爷一参孙夫人,我这心里就过意不去,总想着要弥补她,结果她马上就要离开京都几年都见不着了。不如咱们也学冯家将亲事趁她现在还没走,先办一办,彩礼我准备了三万八,您觉得如何?若有不满意的,尽管说出来。”
卜夫人一说彩礼准备了三万八,就下意识看了下卜夫人半新不旧的衣裳,左都御史的夫人,锦衣卫副指挥使的亲娘,卜夫人可真够低调的。可惜了。父兄一个是左都御史,一个是锦衣卫指挥使,卜家的次子可能很难在官场上有所建树了。
其实……这样也好。这样卜家姑爷就不会一心扑在官场上冷落五娘了。等到时候她再托人买几间好的铺面,五娘一辈子也就吃喝不愁了。
赵夫人内心实在满意极了,嘴上却道:“这事容我和我家老太爷老太太商量过后再给您答复。”
孙滢知道五娘要成亲,特意送了家点心铺子。
这家点心铺子生意虽然不是最好,但点心做的很好,实在没想到,这居然也是孙滢的产业。
“五娘是个有福气的,到时候孩子生下来,写信到明州让孙夫人给他取名字。”赵夫人笑容满面地说到。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