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妙晴闻之,朝两人点了点头,走到了白板面前:

“其实这两处开口,便是我们认为的那些无法归入葫芦模型中的那些人和事。

左边这处开口,指的便是古代社会中的隐士人群,他们或居于闹市,或隐于深山,要么是品行高洁,要么是才华过人。

这些隐士群体,其实很多出自古代的士大夫群体,或者原本是统治人群中的一员。

由于各种原因,遁隐而去,主动从俗世中脱离开来,在天地中自得其乐。”

罗浩对于安安所说的隐士群体倒也不陌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例子倒也算是人尽皆知。

在夏国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人物还能列举出来很多,虽然罗浩认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是修行者,不过这些事迹都颇有些飘然浩渺之感。

“右边这处开口,则是指多不为正史所载的‘江湖草莽,三教九流’,

这里面有大侠大盗,武林门派,或者是能人异士,神通术法。

其实这两处开口所指代的人和事,都颇有些超脱凡俗的意味。

换言之,当古代社会中主流的世界观已经被建构成为以‘天子’为中心而扩展出的一整套人与社会与天地之间的关系模型时,

历朝历代总有那么一些人能够跳脱出去,去探寻自己心中所认为的世界。”

罗浩听到此,心中的疑惑顿消,想明白了为什么王易伯要先解释一下俗世中认知模型。

何谓超凡?

如果不能够深刻地理解什么是凡俗,如何能达到对于凡俗的超脱?

而安妙晴所讲的隐士、江湖草莽和三教九流,其实便是主动或被动从凡俗秩序中脱离出来的一群人。

罗浩认为,如果古代中真有修行者,那么大概率也会在这些人中产生,因为他们已经表现出了和俗世生活的不同之处。

“是的,正是有了这些能够超脱俗世的人,沿袭和开拓了另外一种认知世界的理念和想法,才形成了另外一套不同于俗世认知模型的世界观。

而这种超脱凡俗世界观显然也有着其独特的源流和发展脉络,同样起自上古,承自黄老,春秋百家,经过历朝历代奇人异士的不断完善,自成体系。

如果说在俗世认知模型中,处于葫芦嘴部位的‘天子’是万民沟通天地的使者和代言人,那么在超脱凡俗的观念中,个体便能够做到‘天人合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甚至于在这种理念下,除了人所立足的外在世界,人本身也被视为自成一片小天地,而这些思想也被夏国的传统医药典籍承继了下来。”

罗浩听到王易伯提到人体小天地,不由得想起了第一次内视成功的场景。

正想开口说点感受,突然见听到安妙晴又开口:

“在这种超脱凡俗的世界观中,‘气’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存在。

天地万物均由‘气’所构成,人体也不外乎如是。

而中医也常说人体有阴阳二气,精气足便身体康健,寿命绵长,

其实这些理念和围绕‘气’所建构的世界观是分不开的。”

安妙晴说完,起身翻找出一份材料递给罗浩:

“这份材料我是从典籍中摘录出来的,里面都是涉及气与天地万物、气与人体的相关论述。”

罗浩拿起材料细细看着:

“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