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想法很有意思,”张弼士缓缓说道,语气平稳,“不过,酿酒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是在一个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国家。”

男子笑了笑,目光锐利:“张大人,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像您这样有远见的人来推动这项事业。南洋的成功已经证明了您的眼光,而这次,您或许能为您的祖国创造更大的辉煌。”

张弼士没有立刻回应,只是微微点头,目光转向远处,仿佛在透过这喧嚣的宴会看到了更遥远的未来。他知道,自己心中的那颗种子正在逐渐发芽,而这颗种子,需要在更加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3.薛福成的奏折

随着一阵宫殿外吹进来的凉风,夜色笼罩着整个紫禁城,皇宫的金顶在月光下闪着微弱的光芒,显得庄严肃穆。

一个身影在寂静的宫道上匆匆而行,脚步急促而沉重。他穿着官袍,眉宇间充满了深深的忧虑。这是薛福成,大清前驻英法意比钦差大臣。他手中紧紧握着一封奏折,面色沉静,但内心却如海潮般汹涌澎湃。

薛福成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宫殿走廊中回荡,脚下的石砖被月光勾勒出冷硬的线条。他的眉头微蹙,神情中带着些许倦意,仿佛刚从万里之外的欧洲长途跋涉归来。薛福成深知,手中的奏折关系重大,它不仅承载着他在欧洲考察所得的深刻见解,更有可能影响整个大清的未来。

他迈过最后一道宫门,终于来到金碧辉煌的大殿前。殿内烛光摇曳,映照在殿门上雕刻精致的金龙图案上,金龙似乎在烛光中活了起来,栩栩如生。薛福成深吸一口气,调整好呼吸,缓缓走入大殿。

殿内一片肃穆,皇帝端坐在龙椅上,神情沉稳而威严,四周站立的宫廷大臣们无声地等待着奏折的递交。薛福成恭敬地跪拜行礼,将奏折呈上。

“臣薛福成,恭呈奏折,请皇上过目。”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着一丝紧张,却不失分寸。

皇帝缓缓抬手,示意宫人将奏折呈到面前。薛福成保持着跪拜的姿势,目光沉稳,内心却翻涌着不安与期待。他知道,这一封奏折或许将改变大清的命运,也将影响无数侨民的命运。

奏折被打开,皇帝的目光在字里行间游移。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所有人的呼吸都放轻了几分。薛福成的奏折中,提议取消海禁,准许海外侨民自由往来,恢复与外界的通商和文化交流。这一提议,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湖中,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皇帝的眉头微微一皱,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和沉思。薛福成保持着低头的姿势,内心的忐忑无以言表。他清楚,这不仅仅是一道国策的调整,更是关系到大清国与世界接轨的关键一步。

皇帝的声音缓缓响起,带着一丝沉重,“你可知此议若成,牵动的不仅是国事,还有民心。”

薛福成低头作揖,语气坚定:“臣深知此议重大,然国家积弱已久,闭关自守非长久之策。唯有广开言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方能图强自立。臣恳请皇上三思。”

皇帝的目光在薛福成的身上停留片刻,随即移向远处的夜色。他没有立刻下令,只是让薛福成起身,回去等候。奏折被合上,殿内的气氛逐渐恢复平静,但薛福成知道,这一刻已经埋下了变革的种子。

而此时张弼士独坐在新加坡领事馆书房的情景。窗外的夜风带着海港的咸味轻拂进来,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封来自烟台的信上。薛福成的奏折如同一盏灯塔,为他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张弼士知道,时机已至,是时候付诸行动了。

5.新的起点

几周后,张弼士踏上了前往山东烟台的旅程。新加坡的繁华喧嚣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北方的旷野与苍茫。随着船只驶近烟台港,张弼士站在甲板上,远远眺望着那片即将成为他酿酒梦起点的土地。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