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云际会

烟台的夜晚依旧带着海风的凉意,张弼士站在窗边,望着远处还未完全修整的葡萄园。空气中有一种即将迎来变化的预感,就像是此时的大清帝国,在无尽的危机中寻找着新的突破口。

他已经在新加坡任职一段时日,肩负着大清国驻新加坡领事的责任,同时在南洋打拼多年,积累的商业帝国愈发巩固。随着清朝对外政策的逐步开放,尤其是在薛福成的提议下,海禁的松动,让他看到了新的契机。他不愿仅仅满足于现有的成就,内心早已蠢蠢欲动,渴望为国家做得更多。

此时的他,明白自己身处时代的洪流中,不能再只是南洋商人,他要成为改变中国的力量之一。正是在这样的时刻,李鸿章从京中派来了盛宣怀,带来了一个令张弼士心跳加快的消息。

2.盛宣怀的来访

盛宣怀是李鸿章信任的亲信,也是当时洋务运动的重要推手之一。他的出现并非偶然。张弼士知道,这是李鸿章对自己的进一步考验和支持。

那日午后,盛宣怀走进张弼士在烟台的府邸。他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带着特有的沉稳气质,眼神犀利却又透着深藏不露的温和。

“张老兄,李中堂有话托我带来。”盛宣怀一进门,便笑着说道,举手投足间尽显朝廷重臣的威仪。

张弼士微笑着起身相迎,“盛兄,幸会!请快进来坐。”

两人寒暄之后,盛宣怀在张弼士对面的椅子上坐定。仆人端上热茶,房间里瞬间充满了淡淡的茶香。

“李中堂甚是看重张兄的才干。”盛宣怀缓缓说道,言辞中透出几分意味深长,“如今朝廷已经对外逐步开放了海禁,张兄的想法和计划,李中堂都十分赞成。尤其是你的葡萄酒厂,李中堂提到,这不仅是商业之举,更是文化输出的重要一步。”

张弼士点了点头,心中对于李鸿章的远见佩服不已。“盛兄谬赞。实业报国,我一直都在思索。如今我也在思量,要如何将这葡萄酒事业做大做强。”

“张兄,李中堂派我来,不只是为了支持你在烟台建立酒厂。”盛宣怀语气稍显低沉,他放下茶杯,目光深邃地注视着张弼士,“李中堂有更大的安排——张兄的才干不仅仅局限于商场,也应施展于朝廷。接下来,李中堂希望你继续担任新加坡领事之职,同时推动实业救国的理念。”

张弼士听罢,沉默片刻,随后点了点头。“李中堂一向深谋远虑。他的安排,我一定竭尽全力。只是...要兼顾新加坡的领事职务和烟台的实业,我需要统筹好这两地的事务。”

盛宣怀笑了笑,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张兄这番心境和魄力,李中堂自然知道。他不仅让你担当重任,还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商业智慧,带动更多南洋华侨回国投资兴业。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张弼士深吸一口气,微微点头,内心的激动渐渐平复。盛宣怀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朝廷的支持,更是为他未来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盛兄,你我同心协力,共为这片土地开辟出一条崭新的路。”张弼士缓缓说道,目光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3.时代的画面切换

话题渐渐转向当时的国际局势。盛宣怀话锋一转:“张兄,你是南洋商人,必然了解东南亚局势变幻莫测。列强虎视眈眈,不仅要攫取资源,更要通过经济控制影响我们的命脉。你为什么会选葡萄酒,而不是更为传统的茶叶或丝绸?”

张弼士笑了笑,目光中带着一丝从容与决断。他缓缓放下茶杯,望向窗外的葡萄园,仿佛看到了未来的画面。

“我张弼士的想法很简单。若中国继续守着那些传统的产业,注定会被世界潮流抛下。茶叶、丝绸虽然是我们中国的强项,但正因为它们是强项,西方人对我们充满警惕。他们在这些领域做足了功夫。反观葡萄酒,这本是欧洲人的专利,却少有人想到我们中国人也能酿出好的葡萄酒。”

盛宣怀微微挑眉,显然对张弼士的这一思路感到意外,“张兄,你敢于逆流而行,看来是早有深谋。”

张弼士点了点头,“正是如此。葡萄酒产业虽是他们欧洲人的骄傲,但我看中了它文化与技术的交汇。如果我们能够酿造出媲美欧洲的葡萄酒,不仅仅是在商业上与他们抗衡,更是一种文化上的较量。”

“的确如此。”盛宣怀赞许地说道,“这不仅是商业,更是国运的象征。”

此时,仆人轻声敲门,带来了一封来自波尔多的信件。张弼士接过信封,目光在信封上停留片刻,随后撕开信纸,眉头微微皱起,又随即舒展。

盛宣怀见状,问道:“这是来自波尔多的回复?”

“正是。”张弼士笑了笑,将信放在桌上,“让·吕塞尔已回复我,愿意前来中国担任技术顾问。这位波尔多的酿酒师,可是让我期待已久了。”

两人对视一眼,彼此都明白,这不过是张弼士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前方等待着他。

4.影像切换:波尔多的清晨

随着张弼士轻轻放下信件,镜头仿佛从烟台的窗外逐渐切换到了波尔多的清晨。

那是一个阳光斑斓的早晨,让·吕塞尔站在自己的葡萄园里,望着远方的葡萄藤。他的庄园位于波尔多的中心地带,绵延的山丘上满是饱满的果实,空气中弥漫着葡萄的甜香。周围的葡萄工人正在劳作,收割着那一串串闪着露珠的葡萄。

就在这个清晨,一封来自遥远东方的信件悄然摆在了他的办公桌上。让·吕塞尔缓步走回房间,拿起这封来自中国的信,让·吕塞尔不禁有些迟疑。他熟悉的世界是葡萄酒的世界,波尔多这片土地就是他的整个宇宙,而遥远的中国,在他心中却是一个神秘而陌生的国度。

阳光透过木质窗棂,洒在信封上,闪烁着温暖的光芒。让·吕塞尔坐在他的书桌前,慢慢拆开信封,信中的每一个字都似乎带着异乡的气息。他逐字阅读,眉头却渐渐舒展开来。

信中的措辞极为得体且礼貌,甚至带有一种独特的东方风韵。张弼士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自己的背景和葡萄酒计划,并特别提到了他对葡萄酒文化的理解,这一点深深打动了让·吕塞尔。

张弼士写道:

“葡萄酒之道,不仅在于工艺,更在于文化。西方的葡萄酒凝聚了历史与传统,而我愿将这种精神带到中国,开创出属于东方的葡萄酒传奇。”

让·吕塞尔抬头望向窗外,那片广袤的葡萄园正随着清晨的微风轻轻摇曳。这片土地,带给他无限的荣耀与安逸,然而张弼士的信中却似乎隐藏着一种力量,一种让他内心悸动的挑战。一个来自遥远东方的声音在召唤他。

他轻轻叹了一口气,将信纸放回桌上,心中却已开始盘算这次不寻常的合作。他曾听闻过不少关于中国的传闻,那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却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挣扎徘徊。

这个张弼士是谁?他从南洋起家,如今竟要在中国创立一座葡萄酒厂?让·吕塞尔忍不住对这位东方商人产生了好奇。信中的言辞充满了雄心壮志,仿佛能看到张弼士胸怀大志,要将欧洲的葡萄酒文化植根于中国大地。

“或许,这不仅仅是一次合作,更是一场冒险。”让·吕塞尔喃喃自语,内心似乎有一股新的动力在激荡。

他站起身,走向窗边,望着那片波光粼粼的葡萄田。这个决定,会将他从波尔多带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而那个世界的挑战和机遇,正如东方的雾气般笼罩在他的面前。

5.东西交融的开始

就在让·吕塞尔陷入沉思时,波尔多的另一端,一位朋友走了进来。那是他的老友,葡萄园的合作伙伴亚历山大。

“让,我看你今天心情似乎不太一样。”亚历山大瞥了一眼桌上的信,笑着问道。

让·吕塞尔拍了拍那封信,“你知道吗,亚历山大,这是一封来自中国的信。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收到这么一封信,里面讲的是中国一个富商要在他们的土地上建造一个葡萄酒厂。”

亚历山大惊讶地挑了挑眉,“中国?你是说那个神秘的东方国度?他们那里也酿酒?”

“正是。他们的酒文化已有数千年历史,但以谷物为主,葡萄酒却少见。”让·吕塞尔缓缓道,“而这位张弼士先生想改变这一切。他要把法国的酿酒技艺带到中国,造出属于他们的葡萄酒。”

亚历山大靠在窗边,若有所思地看着外面的葡萄田,“那你打算怎么做?”

让·吕塞尔沉吟片刻,最终点了点头,“我想接受这个邀请。我从未去过中国,那是个古老的国度,正如我们波尔多的葡萄酒文化有着悠久的传统。他们渴望创新,而我也渴望尝试新的事物。”

亚历山大拍了拍让的肩膀,“你总是如此勇敢。去吧,去看看那个遥远的东方。”

让·吕塞尔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他已经决定,要踏上这场未知的旅程。

6.张弼士的下一步

与此同时,在烟台,张弼士的葡萄园里,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盛宣怀的来访让他意识到,未来的每一步都将决定这场冒险的成败。

张弼士站在刚刚修整好的葡萄田边,微风轻拂,望着远处连绵的丘陵,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而坚定。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