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柏蘅不敢走大路,佝偻着身子拄着拐杖沿着小巷子往城北走去,拐过两条小巷后发现一辆拉柴的马车停在一户人家侧门口,车主正在卸马车上的木柴,她悄悄潜过去趁人不备解下车辕,轻身一纵跃上跨上了这匹黑马的马背,用脚跟一磕马腹,黑马扬蹄向前奔去。只留下车主在身后大声呼喝:“我的马!来人啊,偷马了!抓偷马贼啊……”
这匹没有马鞍的黑马虽非良驹,但总比程柏蘅拄着拐要快得多,只一刻钟的功夫便到了北城门口。远远见北安门紧紧闭着,京防司的侍卫比平素多了一止一倍,城门口不少赶车挑担的百姓围在一名总旗模样的武官周围吵吵嚷嚷。
“我爷爷不行了,家里捎信叫我回去再见老人家一面,求军爷打开城门,放我出去吧!”一个二十多岁的汉子连连作揖恳求道。
“军爷行行好吧,我今日若不把钱捎回去,我家的闺、闺女就要卖、卖给老头子了。”一个老汉急得满面通红,说话都结巴了。
“是啊,我们若不是没得法子了,也不会在这里缠磨了。求军爷高抬贵手,开开城门放我们出去吧。”好几个人一同开口。
“别吵吵了!睁开你们的狗眼看一看,这文书上不是说了吗,今日皇帝离宫,为防贼人作乱,全城封闭所有人等不得进出。要想出城,就等等明日了。”武官指着城墙上贴着的文书大声道,“哪个再扰攘,当以乱党处之!”
见武官说得严厉,围着他的百姓也只能无奈散去。
程柏蘅拴好马,抬头望着雄伟的北安门和高逾三丈的城墙,想找一处破绽好混出城去。正思忖间忽闻不远处一声长吟,“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转头瞧去,不远处街边刚长满细叶的柳树下摆着一个偌大的风筝摊子,一位身着青衫的汉子正坐于树下在一面风筝上作画。
柳叶被暖风轻轻拨动,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轻轻拨弄着嫩绿色的珠帘。十几个孩童围在一起指着摊子上的风筝吱吱喳喳,看穿着也知道他们并没有钱买风筝,只能凑在一起过过眼瘾而已。
程柏蘅心中猛地一动,她摸向腰间,昨日出门时带着的钱袋还在,里面有四五块碎银子和十几个铜板。于是她走上前询问摊主:“大叔画得真好!这些风筝怎么卖?”
“小哥,咱家的风筝大的三十文,小的二十文一只。”摊主并未因程柏蘅的衣着而有所嫌弃,咧开嘴笑道。
程柏蘅将钱袋递过去,问:“大叔看一看,这些能买几只风筝?”
摊主将碎银子倒在手心,掂了掂后道:“小哥说笑了,这一半的银子就能买下我的风筝摊了。”
程柏蘅道:“那我就将所有风筝全部买下了。不过大叔要帮我在所有风筝上写上一些字。”旁边的孩童见这小叫花子如此大的手笔,惊得都围了过来看。
摊主大喜,这些银子可是他两个月也赚不到的数,忙问:“小哥要写什么字?”
程柏蘅略一沉吟,说出一长串数字:“一十九、二十五、四;九、二十二、四……”
摊主好奇:“这是什么意思?”
程柏蘅笑道:“这是一道神符,祈求风调雨顺,众生平安的。”
摊主虽不明所以,但这么一大笔生意岂肯放过,连连点头答应。摊主原是个读书人,一手台阁体写得工整光洁丰润淳和。程柏蘅见他写得忒慢,便拿起另一支笔也帮着写。摊主见这小叫花子笔走龙蛇力透纸背,不禁暗暗叹服,手上也加了把劲将字写得更是周正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