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横刀岭九圣宗争分夺秒发展之时。

此刻的北虏,也正秣马厉兵。

这个执掌冰原国度的王朝算不得富裕,乃至贫瘠。

却极为尚武。

他们的骑兵,如今乃是顺位天下第一。

当朝天子立言,与普通士卒同餐同饮,不入中原,永不加餐。

这些,都不算秘密。

偏生大齐却觉得,割地赔款就能换来和平。

这不是蠢,而是比蠢更为恐怖的得过且过、自欺欺人。

一个国家为备战而开启的全速运转,动静本该小不了。

可北虏之前与真树之约,其实早就准备好了大半,如今不过换了个合作伙伴而已,主要的兵力集结,其实已然到位的差不多了。

缺的,只是剩余工作。

而之所以还没动手,是因为他们在等。

他们在等着古匈奴先行发动攻势。

打仗,特别是大型战役这种事情,没有必胜一说。

考量的也从来都不是军事实力的单纯对比,更不是简单的军力对比。

若是这样,那很多战其实也就没必要打了,直接出牌比大小即可。

大齐再腐朽,再软弱,却毕竟占据着中原富庶之地无数岁月,底蕴不浅。

这次的国战,也将在根本上触碰到那个王朝的权贵阶层利益。

那些敲骨食髓自家百姓至深,贪占神州之地已久的世家勋贵,手里的实力可不容小觑。

有一点大家其实都明白。

国弱,国之世家可不一定弱;国贫,国之权贵可不一定穷。

这些大大小小的势力一旦因为外部压力形成同盟,一致对外。

单以北虏国力,还真不一定能占到太大便宜。

若战事拖到了相持阶段,北国也将陷入对其最为不利的持久战模式。

到得那时,打的可就不是谁的军队精锐了。

持久战,比的是耐力,是地域广袤程度,是财力,是丹、器、阵三道的底蕴!

而这些,北虏其实没有任何一点比得过大齐。

这就是当年北虏绞尽脑汁,威逼利诱,又抓住大齐与氐凉正自处于战事关键时刻,趁火打劫,获得了霜龙关。

却至此之后,久久不曾进一步南下中原的重要原因。

能吃的下早吃了,哪还会客气?

没吃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源于实力。

在此前提下,北虏朝廷对古匈奴这个曾经关系并不好的新盟友,其实也信不太过。

谁能保证,这不是一场类似之前针对真树那样的阴谋呢?

故而,说是与古匈奴建立联盟,相约互助,共同南下瓜分中原锦绣河山。

实际上,北虏却有着自己的算盘。

机会,他们不愿错过。

毕竟都准备这么久了,国内也不是没有尖锐矛盾,这个冰原王朝急需一场外战来转移矛盾。

之前的军力调拨,粮草筹备可也不是小工程,耗资之巨足以令得这个并不富裕的国家肉疼。

若真不打了,之前的花销可就全砸水里了。

可是要他们做冤大头,率先出兵,那也不可能。

不见兔子不撒鹰,北虏的算盘是等古匈奴先出兵,去和大齐打生打死,打的头破血流。

确认了他们不是演戏,也待得大齐自顾不暇时,再悍然发兵南下,岂不美哉!

如此一来,进可攻,退可守,进退自如,王也!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