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由吴磊主持的电子研究所,现在也开始正秘密进行着大型计算机小型化,也就是电脑的雏形。

可以说国内之所以一下子科技开始爆发,与研究院也是密不可分的,八九个领域的同时发力,再加上周天给他们开的挂,就算是科技想不爆发都难。

虽然因为时间短,国内的变化还不太大,可是只要继续沉淀一段时间,他相信以现在国内的发展速度丝毫不下于前世的八九十年代。

现在整个研究院就好像是一个单纯的研究单位,随着无数科技的散发出去,国内的各种产品已经有了百花齐放的趋势。

就连赚取外汇现在也已经不再是研究院一家独有,就如黑河制糖厂,出口糖浆的主要对象就是老大哥,还有沪市的北冰洋饮料厂,在五六年的时候,国家就开始了扩建,加上国内随着几大制糖厂因为生物制糖法的普及,糖果在国内早已不再是奢侈品。

大量的白砂糖、红糖也进入了供销社,成为了百姓的日常用品,饮料也在研究院所给的配方下,这几年的发展早已将北冰洋饮料厂的可乐饮料,卖遍了了社会主义阵营国家。

为国家赚取了巨额的外汇,还有各种科技与狠活的吃食,也在沿海一带和辽东一带,成为了出口的紧俏产品。

可以说,光是这两年国内赚取外汇的速度,就是前几年的十倍还多,这使得国家也开始调整了二五计划,开始在全国各地组织人手进行基建修路。

带动了无数的农民参与其中,大量的水利工程、道路建设这两年都是在快速的修建着,全国都进入了热火朝天的劳动之中。

渐渐地无数百姓发现,前往县城的道路都已经从土路变成了水泥路,省道之间更是变成了沥青路,不仅仅路途变的好走不少,供销社的东西也变得越来越多。

县城的变化也是一天一个样,楼变得越来越高,也越来越繁华。

就连农村也开始从一个个小集体向着大集体转变,耕地再也不需要人力,不少拖拉机分布在了各个生产大队,收割机,播种机,打谷机、灌溉机各种农机的出现,让农民的体力劳动变得越来越少。

随着国家推广的各种高产粮种的出现,大家好像发现,吃饱好像已经不知不觉实现了,甚至还可以吃好。

而有了钱的大队也开始在大队里开始盖起了砖瓦房,每个人都觉得生活是越好越好。

而变化最大的则是昌平郊区,本身昌平郊区就是最先盖高楼的地方,随着研究院各个分厂的发展越来越好,不少与研究院分厂有联系的厂子也开始逐步的进入昌平郊区建起了分厂,伴着越来越多分厂的聚集,可以说昌平郊区早就成了一个繁华之地。

再加上这些分厂本就依靠研究院的分厂赚钱,也不缺钱,大量的高楼越盖越多,城市规划在周天的刻意插手下,也是越来越好。

若是不看年代的话,光是看这里都不敢相信这是华国,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华国最发达的区域也不为过。

甚至就连上面都几次前来这里考察,并且亲自定下了城市的名字“中源”。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