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窗前,落在这位帝王的脸上。他深吸了口气,吸允着这雨后泥土的芬芳。昨夜的那场雨下得很合他的心意。案桌上的纸张有几个大字被圈了起来,中正、司徒、卢家。看来皇帝这第一刀便要指向世族的命脉。

“你说陛下这第一刀是要斩向世族。”子渊侯府的书房内,听闻自家侄子发言后的高子义却是感到一丝错愕,有点无法理解此事的缘由。随后细细想来方才明悟。

陛下设立枢密院对于三大藩王这种级别的军阀而言,短期内并不会有什么利益受损。毕竟都有着能自给自足的能力,不会被中央过度掣肘。甚至还能有机会在枢密院的设立上分一杯羹。世族那边即便有反对者,但也无法齐心,毕竟这也是给他们一个插手军务的机会。如此一来枢密院的设立并不会有太多阻碍。

按照萝卜加大棒的原则,陛下在这方面退让也会在别处找补。军阀们受损的是长期的利益和给世族插手军务的机会。换来的是一个更进一步,扩大自身影响力的机会。总体来说有得有失,还算合理。再加上三藩对枢密院设立的其实也处于一个可有可无的态度。这些年太尉府算是名存实亡,世族那边需要这个机会,就是不知道陛下会开出何等条件了。这是他们不得不吃下的大棒。

高子义沉思片刻又问道:“那在枢密院的问题下陛下又会开出什么价码。”

高天养起身,走了两步,又说道。

士族门阀的势力盘踞多年,彼此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但能够做到王朝更替他不易,最重要的还是三点。

其一是知识的解释权,各大家族有着自己的一套“家学”,对此有着一套自己的解释。垄断了知识的话语权,便是垄断了正统的解释权。无论是谁坐上了这王位都需要他们来为统治的合法性背书。但这些年陛下重设太学,又不惜代价在各地推行乡学。培养忠诚于国家的读书人,抢夺世家的话语权。这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但长期来看,陛下必赢。读书越多的人想得也就越多,野心也是被这样渐渐滋养的。一旦陛下能够给太学里那些读书人一个稳定的出路,那么这些人一定不愿屈居人下,他们一定会是世家大族们最坚定的反对者。

其二是土地,多年的土地兼并,他们手中掌握的土地太多了。再加上有着众多因为土地而与他们产生人身依附的百姓,以及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财富,他们始终是大魏内部最为强大的势力。即便是一县的小族也能拉起几千乡勇。虽然战斗力不行,但万一局面僵持住,凭借着手中的财力,他们必然会越来越难以解决。最终鹿死谁手,还未可知。这土地算是他们人口和财富的基础,太过重要了,反倒不好动。陛下此时也不好和他们鱼死网破。

那么陛下要动的只能是第三项了——中正制度。这是士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命脉,也是此时陛下迫切需要的。即便这些年来陛下的内阁掌管了决议之权,但具体的执行始终落在世族的手中,一切命令得不到有效的执行都是空谈。再加上现在陛下手中还有着数百太学生等着上位,内阁可容不下这么多人。而这些人一旦能逐步安插进各个衙门,那就能成为陛下的眼线,帮助陛下进一步掌控朝政。这批太学生可都是陛下精挑细选的,那些世家子弟中有能力的终究是少数,又怎斗得过这些真正寒窗苦读出来的人呢。此事若成的话,陛下定会让太学进一步扩招,打击世族对知识的垄断和在世俗舆论中的话语权。

当然,世族们不会让陛下直接废掉中正制度,陛下也不会想着毕其功于一役。相反,陛下的手段还很高明。此次抛出军权的诱饵能吃上的毕竟是少数,陛下那里要吃下一份,三大藩王也要分一杯羹,那剩下的就更少了。

世家们这些年虽然在对抗陛下和我们这些军阀上表现得很团结。但归根到底他们本身就存在矛盾,因为利益而捆绑在一起的联盟也会因利益解散。陛下这次放出部分枢密院的席位也是为了暂时破坏他们的团结。他们此刻也不会是同盟,而是竞争对手。陛下趁机出手针对某一家也就方便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