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士颂预计的一样。
百国商贸会,果然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大批来自南疆、南洋、西域地区的商货,在这次交流会上大卖。
不论是生活用品还是土特产,甚至是一些玉石类的产品,都被楚国商户们购买一空。
后面,得到了好处的各国商人,纷纷表示会加大和楚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不论是走南洋海路,还是走南疆都护府进入交州,又或者是穿越身毒国,走所谓的南丝绸之路。各条线路上,都会有更多的商队,来到楚国境内进行贸易。
而商贸,则意味着财富。
财富,则意味着军饷。
在这个军队人数,军队武器质量,依旧对战争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时代,对于士颂而言,无疑是好消息。
此外,士颂还特地和这些外邦商队交流过,那就是让他们给自己运输一些青年的奴隶,不论男女老少。
是的,不论是东南亚人口还是西域人口,对于士颂而言,只要是能有利于他丰富人口的事,他都要执行下去。
即便是几年内没有多大的成效,那十年二十年之后呢?
当年勾践不就是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后三千越甲可吞吴了吗?
自己上次北伐失败后,早就放弃了数年间扫平天下的打算,做好了稳扎稳打,发展好自身的硬实力,而后初步蚕食天下的准备。
至于所谓的外族人口,在士颂心中,只要认孔孟之道,只要认炎黄先祖,不论是什么人种,那就是华夏一脉。
当然了,这次商贸会上,士颂最大的收获,还是楚侯汇票的巨大成功。
来参会的商人们虽然兑换了大批的楚侯汇票,但是直到商贸会结束,依旧还有一大批的汇票,并没有被拿来兑换成为金银铜币。
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的商人依旧保留了部分的汇票。
在他们看来,若是进行大宗的买卖,使用楚侯汇票显然更加方便。
而且能来参加士颂举办的这次商贸会的各国商贾,也都是有一定实力的人。他们之中的不少人互相之间,也都是有商贸往来的。
不少人都完成了约定,以后他们之间的交易中,都是可以直接使用楚侯汇票来交易。
毕竟这汇票可以随时找楚侯府兑换成货币,而且这个汇票他们拿到手上看了看就知道,这绝对是无法仿造的东西。
正是源于这个原因,让士颂推行楚侯汇票的信心大增。
就在贸易会结束后不久,士颂正式在楚国境内各地推出了楚侯府钱庄,推出了楚五铢铜币的汇票。
和金币和银币的汇票面额不同。楚五铢铜币的汇票面额分别是五十,一百,两百,五百,以最低五十为起点,最高也只有五百。
而且汇票的面额大小也比金币和银币的汇票大小要略微小一个规格。
“这些楚五铢铜币的汇票,主要就是给普通百姓使用的,并不需要有太多的面额,百姓积累一定的财富后,一样可以把钱财换成银币或者金币,来保留收藏。”
顾雍一遍又一遍的,给一批批负责钱庄的官吏进行培训。
“这次因为百国贸易会上,楚侯汇票被诸国商贾认可,觉得十分方便。主公一向心系百姓。觉得一样可以推出这些楚侯汇票的方式,来方便百姓。”
“今后,不论是贸易往来,还是税收。不论民间如何,我们楚侯府官府。对使用铜币,银币,金币以及楚侯汇票的百姓,一律一视同仁。不得有所区别。”
顾雍其实在推行汇票之前,是和士颂有过商议的。
本来士颂想要好好的扶持楚侯汇票,表示楚侯府官方税收一律只认楚侯汇票的。
但是这个想法,最终被顾雍给劝住了。
他说不论是楚金币还是楚银币,甚至是楚五铢钱,都不过是刚刚在市场流通,百姓对于这种新的三等级货币体制还没有完全的适应。
“若是现在有重点扶持楚侯汇票,虽然不说是朝令夕改,但多少还是会有些难以取信于人。”
顾雍最后还是建议士颂,不论是金银铜三等级的货币,还是楚侯汇票,可以一并执行,由市场本身来做决定。
而且,顾雍的建议,不仅仅是得到了蒋琬费祎,还有马良的支持。
后面就连刘巴,徐庶等人也都表示了认可。
显然,士颂自己带着后世的观点,有些想当然的认为这个时代的百姓,就一定会很自然的接受他心中认定的,自以为更加“先进”的体制。
果然,推行楚侯汇票,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不在百姓,而在于各阶官员。
在顾雍给官吏们推行楚侯汇票的时候,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便是:“若是有人拿着伪造的楚侯汇票,来兑换真金白银,我们该如何甄别。”
“字体,印章,纸张,以及水印。”顾雍也好,还是其他负责推行货币的官吏们,只能又一遍遍地把楚侯汇票如何辨别的方式教给不同的人。
而这些钱庄的管事们,在学会了如何辨别之后,又得在钱庄对自己的手下之人,一遍遍的教导。
然后便是这些手下之人,一遍遍地教导来兑换和使用楚侯汇票的百姓。
但是人性,天生便是懒惰的。
对于百姓而言,楚侯汇票的真假,他们不喜欢去学习和辨认。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