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喜少弼、土歧为赖来晚了。

倘若没有高阳御临时想出来的小计划,战况又会是怎么一个走向呢?

不清楚,但应该大差不差。

“这老头手下的军势怎么这么强?”

“康政,要后撤吗?”

“不行!后撤的话,我们都要被杀死!”

榊原康政摇了摇头,“咳咳!稳住!向我靠拢!不要被冲散!”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需要结阵,源于缺乏组织,更缺乏通讯。

因为生产力不足,只有少数精锐能脱产训练,大部分军势都是临时组织的男丁。

他们就是群乌合之众,看似人多势众,其实没有鸟用。

冲锋陷阵没他们,逃跑踩踏第一名,必须用手段约束他们。

因为缺乏通讯手段,战场上以鼓声,螺声等各种声响作为信号,使军队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

声响单一,传达的讯息也非常简单。

如击鼓前进,鸣金收兵,明了易懂又缺乏变通。

由于兵员低劣,通讯匮乏,大军上阵需要结阵出击。

只有左右全是自己人,军士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结阵之后只需要少数精锐指挥,大多数人跟风即可。

在武家社会,指挥的骨干便是武士。

不提弓矢众,铁炮众等特殊兵种,一支动员备队往往来自同一领地,同乡之间本就熟悉,指挥者又是当地的武家。

一般的备队人数二百五十人,大概足轻二百余,武士四五十。

足轻十人一组,配备武士一到两人指挥,其余是备队大将与旗本。

备队大将听从法螺声,鼓声指挥,基层武士以备队大将的命令,呵斥足轻组成枪阵作战。

基层武士如树根一般深深扎在军势中,将足轻这些散落的泥土紧紧团结在身边,这才让军势有了战斗力。

之后以十人队,备队,军势之类作战单位一级级向上沟通,这才形成了军势的指挥系统。

可如果没有完成结阵,十人队,备队,军势便缺乏粘结。

各自为战的基层十人队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做,甚至不知道敌军来自何方,因为他们在人群中视野受限。

这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正面的备队接敌,让基层武士不要乱,原地抵抗。

而其余备队迅速组织结阵,利用前方挨揍的时间,调整军势,再图后续。

当然,上述正常情况。

现在榊原康政面临的情况特殊。

虽说此次西三河众出阵的都是常备足轻,但终究也只是打过净土真宗这种顺风仗的足轻而已。

现在之所以还能坚持住,只不过是因为这是看上去的顺风局和实际上的逆风局。

对敌的里见军不仅数量比他们多,质量还要稍微高出一些,看样子也是一支精锐军势。

“这样下去不行,我们冲阵吧!”本多忠胜提议道。

“我们的目标是拖住这支军势,而不是击败这支军势。”

冲阵只能加速碧海众的灭亡。

好在,榊原康政没有等太久,松户台上的今川军一路杀了过来,由于只有零星的抵抗,很快就出现在了这支由土歧为赖率领的里见军背后。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