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对于写作技法的持续钻研之中。
5、“举纲张目”的技法引起了五明浓厚的兴趣。
众所周知,在论说文的创作领域里,存在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要诀——“纲举目张”。这里所谓的“纲”,乃是整篇文章的核心所在,即主题以及全文的基本论点;而“目”则代表着各个分论点,它们犹如众星捧月一般环绕着主题,通过深入阐释来展现主题的多层内涵与意义。
尽管从理论层面来看,这样的原则似乎清晰明了,但当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文章时,其实际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却呈现出千变万化之态。许多时候,那些隐藏于字里行间的“纲”与“目”并非能够一眼洞悉,而是需要读者耐心细致地研读,并经过一番抽丝剥茧般的分析后,方可准确地概括或者从中摘取关键要点。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所探讨的这种“举纲张目”的技法,堪称最为规范、典型且充分彰显论说类文章写作之“原则”及“要诀”的方式之一。它具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谨等诸多优势,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蓝图,让人一目了然。对于那些刚刚踏上写作征程的初学者而言,运用此种方法展开基本训练无疑会带来极大的益处,有助于他们逐步掌握构建合理框架、组织有效论证的能力,从而为日后创作出更具深度和影响力的作品奠定坚实的基础。
就像《新民主主义论》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一章节,它的写法独具特色。每一个层次所对应的“目”都会被精心地安排在第一句话当中,而且这些句子的句式非常规整有序,让人仅仅只是扫上一眼,便能轻而易举地区分出整篇文章的结构层次,真可谓是“一目了然”啊!这种写作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再来看邹奋韬先生的那篇《呆气》,更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范例。作者先是高高举起了“纲”,然后有条不紊地张开了一个个“目”。他巧妙地运用了映衬和反跌等表现手法来抛出自己独特的“论点”。由于这个观点与人们通常所持有的“寻常”看法大相径庭,因此显得格外新颖别致。当把这个“纲”成功地树立起来以后,接下来便自然而然地步入到具体的分述环节,而此时那些“目”也展现得异常清晰明了。
无论是去深入探究何种学问,如果想要在该领域取得高深的造诣,那么首先就必须具备那么几分所谓的“呆气”才行...... 只有拥有了这份执着与专注,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事业之中,从而实现拯救国家和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伟大目标。同胞作为身负重任之人,万万不能没有那么一点儿愚钝之气。为何如此呢?且听我慢慢道来。首先,如果一个人过于精明圆滑,凡事都只从自身利益出发去算计权衡,那他必然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承担的职责当中。相反,拥有几分呆气的人,往往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工作本身,不为外界的纷扰和诱惑所动。其次,要想真正做到忠于职守,就必须具备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精神。那些太过聪明机灵的人,可能会因为一时的困难或者挫折便轻易放弃,而有点呆气的人则会凭借着一股韧劲坚持到底。最后,我们需要明白,所谓的呆气并非真的愚笨无知,而是一种大智若愚的表现。它体现出一个人的沉稳与内敛,让人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时能够保持冷静思考,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以上这三层意思分别阐述完毕后,也就差不多可以对整篇文章进行小结收束了。这里提到的“举纲张目”式的写作方法,可以说是论述类文章的基本功之一。具体来说,就是在整篇文章的开头部分点明主旨(也就是提纲挈领),要么放在结尾处总结要点;同时,每一段落的起始句又要清晰地展示该段落所要表达的核心观点(相当于纲目分明)。对于刚开始学习撰写论说文的朋友而言,应当将重点放在对此种写作技巧的钻研之上。只有当大家能够熟练运用这种基本技法之后,才可以进一步尝试创新变化,从遵循常规逐渐过渡到灵活巧妙地运用各种手法。这样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水平,方能写出优秀的论说文作品。
6、“一字经纬”法,
又称作“一字立骨”法。这种写作方法要求作者选取一个与主题密切相关且能够贯穿整篇文章的关键字作为核心,犹如一根线般将全文串联起来,使其成为整个作品的关键所在和点睛之笔。
例如,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的《愚溪诗序》便是运用了这一手法。在这篇文章里,他巧妙地以“愚”这个字作为立言之本。
开篇第一段,柳宗元便讲述了自己因所谓的“愚”而获罪遭贬,被流放到潇湘一带。由于对当地一条小溪情有独钟,于是选择在这里定居。然而,关于这条小溪的名字却存在争议,有人称其为“冉溪”,也有人说是“染溪”,众说纷纭。最终,柳宗元索性将其更名为“愚溪”。
接下来的第二段,则详细描述了“愚溪”周边的环境与景物。这里不仅有愚丘、愚泉、愚沟、愚池等自然景观,还有愚堂、愚亭等人造建筑。通过对这些元素的逐一介绍,进一步凸显出“愚”字在文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作者心中那份自嘲与无奈之情。愚岛之类的地方,无一不是拥有奇特山水景观的胜地,但皆因我的存在,被冠以“愚”字之名而遭受玷污。接下来呢,在文章的第三段提到,这条溪流的水位甚是低矮,根本无法灌溉农田;其水流湍急且遍布乱石,致使船只难以航行;再者,水面狭窄浅薄得连蛟龙都不屑一顾,自然也就无法兴起云雨。如此看来,它对于世间并无多少益处,就如同我一般无用,所以将其称为“愚溪”,倒也算不上太过玷污。
到了第四段,作者感慨自身生于这清明有道之时,却偏偏悖逆常理、不通晓世事,简直就是愚蠢至极!正因如此,普天之下怕是无人能够与我争抢这条小溪了,因为它已然成为只属于我的专有之物。
最后的段落里讲道,尽管“愚溪”看似毫无用处,然而实际上它清澈晶莹、秀美澄澈,宛如一面明亮的镜子般能够清晰地映照出世间万物。正是这样的愚溪让那些愚人感到欢喜愉悦、眷恋仰慕不已,沉浸其中快乐得不愿离去。而我本人虽说与世俗格格不入,但内心实则包罗万象、毫无忌惮,还能够凭借笔墨文字来寻觅乐趣。于是乎,便只能用这些愚笨的言辞来歌唱愚溪了,也唯有独自享受这份快乐,不再奢求他人知晓啦!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