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议出结果后,陶谦心中虽仍有几分忧虑,但面上却恢复了镇定。他深知此时需尽快给王朗回信,以安其心,便立刻安排人准备笔墨纸砚,亲自书写书信。在信中,陶谦言辞恳切地表明,徐州绝不会对吴郡的困境坐视不理,定会伸出援手,助他一臂之力。
书信写好后,陶谦便着手安排出兵事宜。此次他决定出兵两万,这些士兵皆是他早年精心训练出的丹阳精兵,战斗力极强,在徐州军中堪称精锐中的精锐。
在将领的选派上,陶谦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任命曹豹为主将。曹豹在徐州军中威望颇高,且一直力主出兵相助王朗,陶谦认为他能坚定地执行救援任务。同时,他安排糜竺为随军司马,糜竺出身徐州豪族,不仅颇有谋略,还善于协调各方关系,能在军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糜芳则被任命为先锋,他年轻气盛,作战勇猛,陶谦希望他能在前方冲锋陷阵,为大军打开局面。此外,张闿、赵昱等将领随军出征,协助曹豹指挥作战。
出征当日,徐州城外旌旗招展,两万丹阳精兵整齐列队,盔甲锃亮,刀枪如林。曹豹身披铠甲,骑在高头大马上,威风凛凛。他环视着麾下的将士,大声说道:“此次我等出征,是为了援助盟友,也是为了维护我徐州的尊严。诸位务必奋勇杀敌,不得有丝毫懈怠!”众将士齐声应诺,声震云霄。
随着曹豹一声令下,大军缓缓开拔,向着吴郡的方向进发。而陶谦则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去的军队,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此次出征能够顺利,既能解王朗之围,又能让徐州在这场纷争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陶谦的回信快马加鞭送到了王朗手中。当王朗展开书信,看到陶谦信中那坚定的承诺,原本因连日来局势紧张而布满阴霾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的神情。这封信,无疑如同在黑暗中燃起的一盏明灯,给正处于困境中的他打了一剂强心针。
此前,面对山越的强势占据和不断侵扰,王朗虽手握一定兵力,却因心中忌惮山越的势力而不敢轻举妄动,只能采取守势,勉强维持着自己所占据的吴郡另一半疆土。然而,陶谦回信中提到的出兵援助,让王朗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与此同时,世家大族们的态度转变也为王朗带来了极大的助力。如今,在山越的威胁下,这些世家大族纷纷摒弃前嫌,全力支持王朗。他们不仅在物资上给予了大量的援助,还鼓励族中子弟踊跃参军,为王朗扩充了不少兵力。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让王朗的军队实力得到了显着提升。
有了陶谦的承诺和世家大族的鼎力支持,王朗虽仍不敢对许贡昔日的地盘进行全面反攻,但也不再一味地被动防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派出一支兵马对临水县展开反击。临水县地处战略要地,一旦夺回,既能增强自己的防御纵深,又能对山越形成一定的威慑。
王朗派出的军队如黑色的洪流般向着临水县汹涌而来,旌旗蔽日,尘土漫天飞扬。临水县内,气氛紧张得仿佛能拧出水来,百姓们惊恐万分,纷纷紧闭家门,躲在屋内瑟瑟发抖。而城墙上山越部众和甘宁的锦帆部众们严阵以待,他们身着轻便的衣衫,腰悬利刃,眼神中透着一股不羁与狠厉。
此时,甘宁站在城墙之上,一袭锦衣在风中猎猎作响,腰间的佩剑寒光闪烁。他身材魁梧,面容冷峻,眼神如鹰隼般锐利,紧紧盯着远处那如潮水般涌来的王朗军队。“哼,王朗这老儿,竟以为能轻易踏平我这临水县!”甘宁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眼中战意熊熊燃烧。
在王朗的军队中,主将笮融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位于阵前。他目光扫视着临水城,心中盘算着如何攻破此城,立下大功。笮融深知甘宁不好对付,但他自恃兵力雄厚,并未将甘宁的锦帆部众放在眼里。
当王朗的军队逐渐逼近,在城外列好阵势时,甘宁心中已然有了一个大胆且疯狂的计划。他深知,此时敌众我寡,若只是被动防守,迟早会被敌军攻破城池。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杀一杀敌军的威风。于是,他迅速在锦帆部众中挑选出一百名最为精锐的勇士,这些人皆是跟随他多年在江上劫掠、在沙场上拼杀的悍将,个个身手矫健,骑术精湛,且对他忠心耿耿。
“兄弟们,今日王朗来犯,我们岂能畏缩不前?”甘宁目光坚定地扫视着眼前的一百名勇士,大声说道,“我们锦帆营,何时怕过谁!今日,我们便要让那笮融见识见识,我甘宁的厉害,让他知道,这临水县,可不是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随我冲出去,杀他个片甲不留!”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