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济才被带走后,叶正德从椅子上站起身,在帐内来回踱步。

吕济才说得与杨兆平所说吻合,劫青州兵粮草和劫兵部兵器应该都是同一批人。如果那些人是北越人,而许临增又和那些人串通,那事情可就大了。

叶正德停下脚,略一思索,走回桌案后坐下。展开一份空白奏折,研墨提笔,开始书写。奏折写好后,叶正德想了想,又摊开信纸,连写了两封信。

“来人!”叶正德放下笔,将信装进信封,朝帐外唤道。

士兵走进帐内行礼,“大人。”

叶正德先将奏折交给士兵,“即刻让人快马回京,记着,一定要将此折亲手交给黄丞相。”

“是,大人。”士兵接过奏折。

叶正德拿起两封写好的信交给士兵,“另外派人回京,将这两封信分别交给成王和潞安郡主。”

“是,大人。”士兵又接过信,转身出了帐子。

天色暗了下来,叶正德走出帐子,在帐外站定,负手看向远方。

夕阳慢慢落到覆宿山山峰后,只余一片红色霞光,群山渐渐暗去,黑夜即将来临。

叶正德沉吸了口气,从覆宿山到京城,快马也要月余,但愿奏折和信送达之前,大康不会有事发生。

“来人!”叶正德唤道。

副将匆匆跑来,“大人有何吩咐?”

“传令下去,明日启程回京。”

“是。”

叶正德的信差正星夜赶往京城,而遥远的北尧关外,千里戈壁另一边,北越皇宫大殿内灯火通明。

虽已过了亥时,然而大殿内的文武百官全一个都未离去,他们站在殿中,看着坐在龙椅上的翟北山,神情肃穆,面色凝重。

翟北山一身明皇龙袍坐在龙案后,神情迥异,双目放光。

“诸位,我们今日已经在此谈论了一天。朕已经说过,为了与大康一战,北越已经准备了多年,如今已经到了出兵之际,我们不可再犹豫。”

徐先生站在身穿朝服的朝臣队伍里,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他依旧一身青衣,向翟北山拱手行礼,“皇上,此番出兵大康,时机上或许不妥。众所周知,北越大军要穿过戈壁到北尧关,至少要两月有余。现在已至七月末,将士到达北尧关前肯定已经入冬。倘若北尧关士兵坚守,我军又久攻不下,势必要面对戈壁严寒天气,这对我军十分不利,还望皇上三思。臣以为,或许可等到明年开春再出兵。”

“徐先生言之有理,还请皇上三思。”有几位朝臣出言附和。

翟北山点点头,“徐先生说得在理,朕已考虑过此事,朕本来也想明年开春再出兵,但大康那里有消息传来,说情况有变,不可再等。有消息说,赵康已从青州、虹州两地各调五万兵马来北尧关驻守。青州军此刻还在路上,而虹州的五万兵马已经到了北尧关。赵康此举,明显已经对我们有了防范,若再拖延下去,怕是攻打北尧关难上加难。”

翟北山说完,大殿内陷入沉寂,唯有周围点燃的烛火偶尔发出“噼啪”声响。

翟北山又笑了笑,道:“北越本就出自大康一脉,先祖曾立下宏誓,立志要再回大康,那里本就属于我们。朕年少时就已下定决心,定要完成先祖夙愿,回到大康,朕请诸位能够与朕同心协力。”

冷玉面无表情出列行礼,一张白晰的脸几近透明,全身上下透着阴冷。

“臣不反对皇上出兵,臣只请皇上不要御驾亲征。请皇上给臣一道旨意,臣定会拿下北尧关,再一举杀进大康京城,完成皇上宏愿。”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