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哪怕是同一集团内部的不同子公司,相互之间交易也是需要计算利润的,更别说这种情况。
而遗憾的地方就在这了。
只会做动画的动画公司没有盈利窗口。
它如果投钱,只能靠分配赚一波。
如此一来,它投钱后想要实现盈利,需要作品达到更好的商业成绩才行。
可动画暴死率很高啊。
所以,动画公司投钱进制作委员会的意愿并不高,一般就象征性地投一点,以便在创作过程中能争取一点话语权。
只有特别看好的项目,它才会多投一些。
它在这个行业里多数时候就是个打工的,拿的报酬是制作委员会给的制作费和实际消耗的制作费之间的差额。
不过,有时也会出现另一种情况——制作委员会会少给一些制作费,转而给它一部分BD销售分成。
降低风险的同时,还能激励它把动画做好。
跟股权激励差不多吧。
总之,具体利益分配得视情况而定,但总体而言,动画公司就是个打工的。
前世不少耳熟能详的知名动画公司,一年利润可能就几千万円,年利润能达到一亿円以上的都是京阿尼那个级别了。
浅羽清志一卷单行本的版税(还是跟和子分成后的),顶京阿尼忙碌一年赚的钱。
有的动画公司躺平了,老老实实拿制作费,当打工仔,旱涝保收。
有的动画公司不甘心,特别是某部作品爆火的时候,看到制作委员会靠它赚得盆满钵满,再低头看看自己手里那点儿辛苦费,瞬间就不平衡了。
这些还没有躺平的动画公司往往会兢兢业业地打几年工,等攒够钱后就自己投钱做动画。
但结果大多不怎么好。
毕竟做动画高成本、高风险。
“帮人做动画→熬几年攒够了钱,自己做动画→暴死,账上资金清空,甚至欠了一屁股债→帮人做动画”,能跳出这个循环的动画公司寥寥无几。
纠正一下,之前说制作委员会制度困死了业界,这话其实不对。
因为并没有规定说,动画公司不能自己投钱做动画。
它们完全可以自己投钱做,就是太容易亏钱而已。
真正困死业界的,是高成本、高风险。
破局需要的是更多、更丰厚的变现渠道。
从这点上来说,其实近几年已经有了改善——流媒体平台的兴起、海外版权费的上涨。
前世,MAPPA投资做《电锯人》,BD销量不到两千张,大家都以为亏惨了,但实际上,MAPPA社长在访谈中表示,《电锯人》并没有亏。
原因很简单。
它开播前的热度太高了。
光是PV放出后,玛奇玛的声优表现,就让二次元圈子吵翻了天。
而各大流媒体平台购买播放版权时的出价,很大程度上不就是看热度?
所以,MAPPA靠卖播放版权就回了一大波血。
当然,如果说“赚得少”就是亏的话,那《电锯人》确实亏惨了。
言归正传。
千江动画显然就是没能跳出循环的例子。
甚至,“暴死”后直接转入了“倒闭”支线。
“它现在这种情况,要么申请破产,要么试着破产重组,但……我猜应该重组没成功,毕竟暴死都去年的事了。”浅羽清志道,“你告诉他,千江动画如果申请破产,浅月社愿意接手它的员工,并且不会亏待他们。”
……
数日后。
杉下直人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千江动画的社长江桥寿树想要谈一谈。
谈一谈?
大概率就是OK。
千江动画虽小,但班底是完整的。
浅月社的动画部门还没组建完成,而且能立马招到的制作进行大多没什么人脉,甚至是刚入行的新人。
人脉丰厚的制作进行得到处挖才行。
换言之,浅月社的动画部门是没法立刻运转起来的。
但有了千江动画的班底,那么,第一个动画项目就可以上马了。
——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