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道宗在位46年,使辽代赏菊之风逐渐兴盛,至辽末,重阳节赏菊花已经成为北京人的雅俗。BJ的赏菊种菊史也以此为开端。

一方面,宋人对菊花的喜爱、栽培和应用,在BJ地区的汉人中间代代传承地流传了下去;另一方面,契丹以及此后的女真、蒙古民族也接受了这一习俗,并对其加以改进,打上了鲜明的民族烙印,由此形成的新习俗反过来又影响到汉人。

到了金代,重阳赏菊已成为中都(今BJ)宫廷里的一项活动。《大金国志》中便有金章宗完颜璟与宸妃“会是冬,赏菊于东明园”的记载。东明园,又称东苑,为当时金中都内的一座园林,院内广植菊花。可见金章宗时期已在皇家园林中栽培菊花,供帝后观赏了。

金代不仅在宫廷有重阳赏菊的活动,金中都百姓中重阳赏菊也得以普及。进士李俊民曾写过一首《九日同诸公东城小酌》,其中描述了重九这天“貌似红叶皆被酒,头如雪白也簪花”的场面,表明中都百姓重九时节不仅饮酒赏菊,还要将菊花簪于头上,以此为美。簪花也称头花,为古代女子插花的一种形式。

与辽金时期相比,元代的菊花品种更多了,主要有黄菊、白菊、桃花菊、墨菊、紫菊等,而栽培的形式除了传统的地栽菊花外,已经出现了盆栽菊花。有植物学家考证:最早将菊花的造型与盆景艺术结合到一起的就是在元代。它使菊花栽培技术成为一种艺术,被称为“菊艺”。

从明代起,赏菊之俗在京城迅速发展,从皇宫、王府、寺院、豪门大户至普通百姓,均有赏菊的习俗。

在宫廷,重阳之日要在宫中四处摆放菊花,布置成花山、花城,绚丽多姿。同时还要举办以赏菊为主的“迎霜宴”,为此,宫中专门设立了“养菊房”,由太监负责菊花的培植。由于朝廷注重重阳赏菊,故此在京城会集了许多栽培菊花的高手。据传,仅万历年间,就从南京、扬州、开封等地调来种菊花匠300多人。一般是每年四五月份开始培植幼菊,九月初便有菊花盛开了。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明代中后期京城赏菊的主要场所是各大寺院。其中以广安门外天宁寺最为知名。该寺设有大型花圃,栽植菊花,品种繁多,花色艳丽,为京城众寺院之冠。每至重阳,秋高气爽,市井百姓、达官贵人、善男信女纷纷前来,赏菊、品菊,极富雅趣。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