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府中,气氛异常紧张。
“没有我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得入内。”
左丞相李善长对下人严厉地吩咐道,随后便带着刚刚抵达的胡惟庸进入了内堂。
“见过恩师。”
胡惟庸向李善长深施一礼,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胡惟庸啊,你是我的心腹,在这里就不必多礼了。”
李善长脸色凝重地说道,然后直接切入正题,“对于皇的这道旨意,你怎么看?”
他转头看向一旁摆放的“爱国商人”字幅,等待着胡惟庸的回答。
“还请恩师先发表高见?”
胡惟庸谦逊地问道。
“我认为,皇是想借此机会整治朝廷中的贪腐现象。”
李善长分析道,“如果有人能拿出五百万两银子来购买皇的字,那么他最终可能会因此招来杀身之祸。因为皇的字根本就卖不出去,大臣们只能自己掏钱购买。
所以我认为‘卖掉了’反而会有危险,‘卖不掉’反而会相安无事。”
李善长早已看出朱元璋的这道旨意并不简单,但他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在故意隐藏自己的锋芒。
他已经将中书省的大部分权力交给了胡惟庸,而自己则过了清闲的生活。
他一直给人一种年迈无能、平庸无为的印象,但实际他是一个深藏不露的高手。
当初提出“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就是他智慧的体现。
“学生并不这么认为。”
胡惟庸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如果皇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揭露贪腐现象,那么他的手法未免有些拙劣。
而且五百万两银子的数额明显过大,让人难以置信。”
“那么你认为皇的目的是什么呢?”
李善长问道,“如果不是为了揭露贪腐现象,那么会不会是为了充实国库呢?
现在大明刚刚建立不久,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
如果大臣们能够自愿捐出家产来充实国库并表达对皇的忠诚,这是否可行呢?”
“恩师此言差矣。”
胡惟庸反驳道,“虽然以往也有官员捐资充实国库以表忠心的做法,并且因此得到皇的嘉奖。
但这次的情况明显不同以往。
如果我们自己出钱购买皇的字,恐怕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你说的有道理。”
李善长叹息道,“既不能自己出钱购买,也不能卖不出去,那我们该如何是好呢?
如果到时候皇责怪下来,我们恐怕难逃罢官削爵的命运啊!
胡惟庸你可有什么好的想法?”
“学生认为我们应该先静观其变。”
胡惟庸建议道,“在面对如此重大的事情时,我们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能慌乱。
我们不妨先看看,皇是如何处理那张五千万两的银票的,然后再做打算也不迟。”
“你说得对。”
李善长松了一口气又问道:“胡惟庸啊,你觉得在朝堂之会不会真的有人愚蠢到,自己出钱买皇的字呢?”
“我深信,世必有此类人存在。”
胡惟庸这样回应,“那些武夫,原本文墨不多,他们只擅长舞刀弄枪,对于朝廷中的权谋国策又能领悟多少呢?”
“再者,世界大了,什么样的人都有,我们就坐看这场大戏如何演吧,哈哈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