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本期望从李善长和刘伯温那里听到有建设性的意见,但二人的回答却让他倍感失望。
他心中暗想,李先生提出让陆家村富裕起来的方案,既未向朝廷伸手要钱,也未求助于虚无缥缈的神灵,比起那些不问民间疾苦、只知祈求神明的做法,实在是高明太多。
李先生是个实实在在的务实者。
相比之下,刘伯温和李善长这两位重臣,显得相形见绌。
“如今朝廷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财政紧张,究竟该如何缓解这一困境呢?”朱元璋陷入了沉思。
财政问题归户部管辖,而当前的户部尚书是前朝遗臣吕昶。
此人虽然对大明王朝忠心不二,工作能力也不俗,但表现平平,并无出彩之处。
而在大明王朝初创之际,朝廷最需要的是能够打破常规、采用非凡手段为朝廷带来巨大收益的人才。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只要能为国库增加收入,便是能臣干吏。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李先生的学识渊博无比,这个问题何不向他请教?”
“倘若他能解决这个难题,简直可以胜任户部尚书之职了。”
刘伯温和李善长从御书房退出,心情沉重。
尽管朱元璋刚才的问题并非致命难题,但他们仍未能给出满意的答复,或者说他们的回答并未符合皇帝的心意,因此倍感尴尬。
二人回想起朱元璋的话,相视一眼:我大明竟有如此奇才?仅凭一己之力就能改变一个历经千年的贫穷村落吗?”
“伯温,看来皇又找到了一位新的少年英杰了。”
李善长淡淡地说道。言下之意显而易见,他们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将再次受到挑战。
当初朱元璋发现胡惟庸的才华便将其安排到中书省,从而削弱了李善长的部分权力,导致他们二人的地位直线下降。
如今若再有新人加入,恐怕李善长的宰相之位将名存实亡。
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尚不清楚此人的背景,若其不属于淮西党派,对李善长将更加不利。
李善长因而感受到了一种极大的威胁。
由于胡惟庸出身淮西,所以他对胡惟庸掌握部分权力并不十分介意,这主要是因为胡惟庸一直尊他为恩师。
然而如果新来的人才不听从他的指令,那么淮西势力的影响力将会被大大削弱。
“陛下寻得新的人才,难道不是我大明的福分吗?”
刘伯温以平和的语气回答,他的言辞无懈可击。
“陛下刚才已经明示那人无需祈雨。”李善长说道。
他的话中有两层含义。
一是那人无需求雨也能治理州县,这意味着刘伯温的地位也受到了威胁。
二是刘伯温前两次祈雨成功可能只是运气使然,否则皇帝也不会将他从钦天监调出,任命为御史。
再者说刘伯温次借祈雨之名斩了他的亲信,如果不与他联手,他就会给刘伯温穿小鞋。
然而刘伯温却并未理会这些暗示,毕竟他们二人之间的暗中较量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
在遥远的陆家村。
一高一矮的两道身影从陡峭的山坡缓缓走下,进入了村庄的视线。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