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人选可是个技术活。首先,此人必须能够隐藏身份;其次,必须是自己可以完全信任的人。
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秘密训练的锦衣卫……
“陛下,刘御史和李相求见。”
这时,一名太监进门通报。
“让他们进来。”
朱元璋下令,马皇后见皇帝要开始处理国家大事,便悄悄从后门离开了。
“臣刘伯温,臣李善长参见陛下。”二人进门行叩拜大礼。
“平身,赐座。”朱元璋说道,“伯温,善长,我想给你们出一道考题。”
要考试?
二人闻言,心中不由得一紧。
如果是以前,他们肯定是胸有成竹,毕竟朱元璋读书不多,很容易糊弄过去,他们甚至还曾受到过皇帝以师礼的待遇。
但自从次朝会之后,他们的心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皇帝已经不是以前的皇帝了。
次朝会,朱元璋给他们出了一道难题,差点让他们下不了台。
皇帝展现出的学识震惊了所有人,让朝堂的大儒们都无言以对。
如今的皇帝已经让他们捉摸不透了。
所以这次听到皇帝要考他们,二人都有些心虚。
“请皇出题。”李善长忐忑不安地说道。
“假设有一个村子,四面都是山,交通不便,每亩地只能产出三斗粮食。”
朱元璋开始出题,“如果你们是这个村的县令,该如何做才能让村民都吃饱饭,甚至富裕起来?”
“你们都是朝廷的重臣,不会连一个小村子都治理不好吧?”
“这道题并不是我随便出的。
大明建国之初,许多地方的百姓都吃不饱饭,灾民遍地,无家可归。治理一个村子就像治理整个国家一样重要。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原来不是难题啊,二人听后都松了一口气。
“启禀陛下,要让村民吃饱饭,首先要鼓励他们耕种,开垦更多的土地来种植粮食。”
李善长回答道,“其次,在政策要减轻农民的负担,甚至可以免除几年的赋税。”
李善长在内政方面很在行,所以回答这个问题时毫不费力。
“你说得头头是道,但实际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朱元璋评价道,“我之前就说了,那个村子贫穷的主要原因是土地产量低,每亩地只能产出区区三斗粮食。
这和土地的数量没有太大的关系。
如果粮食产量低,即使把耕地开到山顶,也照样吃不饱饭。”
他又接着说道:“其次,你提到要减轻赋税。但大明建国初期,到处都需要用到钱。
如果每个地方都减轻赋税,甚至免税,那么朝廷的收入从哪里来?
没有银子,朝廷怎么给你们发工资?怎么进行建设?怎么给地方拨款救灾?
还要派兵去剿灭各地的盗匪,这些不需要银子吗?”
“陛下,我……”李善长无言以对。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