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对于排在第二号和第三号的嫌疑对象,呼兰公安局同样不敢掉以轻心,分别派遣出专门的办案力量分头实施追踪和抓捕。
自“6·6”案件发生以来,呼兰公安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门负责此案侦破工作的专案小组。局里更是倾尽全力,调动了全局的核心骨干力量全身心地投入到该案件的调查和侦破当中去。
局长张福田与副局长董超身先士卒,带领着一众干警日夜不停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与此同时,以刘也副局长为首的哈尔滨市局力量也展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全力以赴地参与到这起案件的侦破之中。
然而,时间悄然流逝,直至 1987 年 9 月,尽管大家付出了诸多努力,案情却依旧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始终未能挖掘出任何具有重要价值的线索。
就在众人感到焦虑与沮丧之时,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传来——张福贵年仅七岁的小女儿张玉珠,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医院精心治疗与悉心护理后,竟然如同奇迹降临一般顽强地存活下来。
并且身体状况逐渐好转,最终完全恢复了健康。呼兰公安局毫不犹豫地决定将这位不幸成为孤儿的小女孩收留,并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抚养她成长的重任。
众多干警们纷纷向小玉珠伸出温暖的援手,他们宛如呵护自己亲生女儿那般关爱她、照料她。每个人都竭尽所能地给予她失去的父爱、母爱以及姐弟之间的深厚情谊,那种真挚的情感流露实在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可惜的是,年幼的张玉珠终究年龄尚小,心智尚未成熟。即便她已经康复如初,但脑海中依然深深地印刻着当初那句“我爸和我妈打架了”的记忆。至于那场致使她家破人亡的惨烈惨案,她无法提供哪怕一丝一毫可供参考的线索。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案件迟迟未能侦破,这无疑给负责此案的专案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
在经历了起初那场犹如疾风骤雨般激烈的调查行动之后,处于基层第一线的民警们不可避免地开始显露出些许疲惫与懈怠之情。
而与此同时,专案组的领导层也由于内心深处对于最初所选定方向正确性的担忧,渐渐地被更为沉重的焦虑情绪所笼罩。
毕竟,他们自始至终都放心不下一个关键问题——这名案犯究竟是不是流窜作案之人?他会不会仅仅只是碰巧路过张福贵家时突然心生歹念,先是入室行窃,而后又进一步演变成残忍的杀人并抢夺枪支事件呢?
倘若事实果真如此,那么要侦破这起错综复杂的案件恐怕将会变得异常艰难。
然而,事已至此,想要轻易改变既定的侦查策略显然已经不太可能了。于是乎,摸排走访工作依旧在按部就班地持续推进着。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