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愈发火大了,“什么都不知,要你们何用?再说不知,就让掖庭局把你们带走,鞭子打到身上,看你们知不知。”

既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当然得就坡下驴。排云老老实实道:“回禀太后,殿下确实往太傅官署去了,殿下早就与太傅约好,今晚酉时相见。”

鄢太后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气得手脚乱哆嗦,“竟有这样的事!这罗隐……简直枉为人师!”

实在气急攻心,立刻就要前往太傅官署拿人,被身边的傅母拦住了,好言相劝道:“为了这种事出面,多跌份子。您是母后,您可以传见长公主,却不该贸贸然闯进官署拿现行。万一撞见些什么……唉,如何下台?”

另一个傅母也说是,“况且男未婚女未嫁,虽说太傅是师长,但他无家无小,就算与长公主有些首尾,太后难道还能问罪不成。”

太后被她们这样劝说,火气灭了一半,气得瘫坐在圈椅里捶膝,“伤风败俗,家门不幸!”

其实说伤风败俗,倒也算不上,让人不能接受的,无非是老师与学生弄出了私情,令长辈十分难堪。

太后忍了一肚子火,最终无可奈何地返回了德阳殿,这一夜辗转反侧,睡都不曾睡好。第二□□会上,双眼狠狠地盯着太傅,恨不得把人盯出两个血洞来。

台阁没有放弃先前的谏议,趁着渤海国使节入朝,旧事又重提了,希望派出长公主,与渤海国君联姻。

太后很想把那些台阁官员捶一顿,现在这种情况,还怎么联姻!

渤海国的使节倒不仗着国力强盛咄咄逼人,反而摆出了谦卑的姿态,向西陵求娶公主,“两国交战已久,彼此都已伤了元气,若有幸,情愿化干戈为玉帛。我国愿与贵国永结秦晋之好,如此两国边陲将不再有干戈,于两国都是一桩幸事,请陛下与太后允准。”

确实,站在当权者的立场上看,能够争取即便是三五年的太平,对恢复国力来说都至关重要。太后也深知道当朝拒绝的后果,惹怒了渤海人,换来的可能是更为疯狂的进攻。

她坐在帘后,简直五内俱焚,然而内情又不便声张,只得尽量拖延,“老身身边,只剩这么一位公主还未出降,心里着实是不舍,且容我再想想吧。”

退到德阳殿,就拍着桌子让人把太傅和台阁的人都叫来了,厉声问太傅:“依你之见,这亲是当和,还是不当和?”

太傅不动如山,平静道:“西陵从未有过和亲先例,太后是否打算更改祖宗旧法,全凭太后做主。但臣有一想法,目下后应正与大朔交战,后应渐露颓势,若是西陵此时伸出援手,事成之后则可以联合后应,共同迎击渤海国。”

这个战术,触及了守旧一派的底线,“西陵如今自身难保,还怎么解救后应?”

少帝却很赞同太傅,“世上哪来不费一兵一卒,便胜券在握的战事?这是下赌注,若是赌输,至少可以吞并后应十二州;若是赌赢,后应有一半疆土与渤海国接壤,届时联合后应,可令渤海国顾此失彼,腹背受敌。”

众人纷纷摇头,觉得太傅与少帝太过理想化。

少帝冷笑一声,“你们不愿涉险,认定联姻最为稳妥,因为送出去的不是你们的女儿、你们的姊妹。”

众人见少帝震怒,忙拱手长揖,但立场绝不更改,“臣等为西陵呕心沥血,若有朝一日果真要臣等送出家眷,臣等绝无二话。”

吵吵嚷嚷,照旧商量不出头绪。

太后则盯紧了太傅,“我本欲让长公主和亲,结果弄成那样。太傅,长公主年轻不懂事,她何错之有。而你身为师长,入朝多年,竟荒唐至此。”

话说得含糊,但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听出其中玄机。

原本长公主和太傅之间的风言风语,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因太傅宣称终身不娶,根本没人把这件事当真。如今从太后口中说出,那就由不得人不信了。众人面面相觑,想去跟风指责太傅几句,但见太傅那张永远冷漠的脸,终究是壮不起胆。

太傅呢,不承认也不否认,很符合他一贯的行事风格。但别以为这样,和亲就不能进行了,相王向太后谏言,“臣等只知长公主殿下待字闺中,渤海国人也知道。长公主殿下生而尊贵,享尽荣华,到了国家存亡关头,背负大义和藩渤海国,也是殿下的荣耀。”

结果一向沉默寡言的太傅,这回竟接了相王的话,“要说尊贵荣华,西陵宗室哪个落于人后?这等荣耀落在郡主身上,相王要不要?”

相王张口结舌,“太傅何出此言啊,渤海人点名要的是长公主。”

太傅不屑地调开了视线,“那就召见渤海使节当面询问,究竟是要心有所属的长公主,还是冰清玉洁的清河郡主。”

石破天惊,众人哗然,不明白太傅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打算为了长公主背弃师门了吗?

太后被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弄得不胜其烦,心里堵了一口气,也算痛下决心,断然说好,“去把渤海使节传进宫来,当面问个清楚吧。”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