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你得多吃一点,这都是有好处的……”王启举着汤匙,恨不得一勺一勺地给她喂下去。王启对医嘱十分上心,尽管很多次他根本就把耿院使的嘱托扔在脑后。

没办法,独孤若雪终于配合起王启的“投喂”,但心情不会很轻松。艰难地用膳之后,独孤若雪好不容易挣脱他的魔掌,一头就倒了下去。但她没有很快进入睡梦,而是望着王启逐渐离开的方向,独自思考。有些事情,还是藏在心底里比较好。

“对不起阿启,我……”

王启在喂完饭后便匆匆离开翊坤宫。

吏部尚书于子健有要事求见,怀里还揣着不少的奏折——来自吏部衙门,其中有三折是关于官员的请辞。

“参见皇上,臣有要事请奏。”说着,于子健的折子就被曹连接了过去,由皇帝审阅。按常理来说,吏部有关官员的任免、升黜和请辞是不必一一向皇帝汇报的,除非是显要的京师官员和地方大员——这些本该是内阁递交,而后传达给皇帝。但于子健不是阁臣,哪怕掌握着人事大权却还是没法直接觐见皇帝,特殊情况除外。

王启打开一看,便是顾汾的请辞。

看来,这老家伙也打算离开朝廷了。当然,顾汾和王启之间虽然存在某些分歧,但上奏折子中,用词则十分婉转,表示自己身不力行、年迈昏聩等等,总之以年岁已高的缘由辞去尚书职位。这很正常,毕竟顾汾已古稀之年,到颐养天年的时候了。

可是,顾汾是这么说,放在旁人眼中不是这么看——刑部官员集体到内阁讨个说法已经够引人注目了,这会儿在多出个老臣请辞,怕是又要掀起一阵波澜。这是于子健的考量,却得不到皇帝的理解。

“你是吏部尚书,这件事还需要考虑旁人的态度?除了朕以外,你还有什么可怕的?”王启清楚于子健的想法,但正因如此就该当机立断。王启固然想提拔孙克勤这位太子党上来,但也没必要给顾汾什么“好脸色”。“请辞就请辞吧,正好,让右侍郎孙克勤上来。正好他可以压下刑部的气焰。”

这话给于子健带来了不小的震撼,但没说些什么,领命而去。做者无意,听者有心,于尚书开始自己的小算盘,心想孙侍郎可是太子党,皇帝又这么明目张胆地提拔上来,是打算做什么?

左侍郎胡大人是顾汾的门生,却是默认的帝党,这样的安排,岂不是令内阁就剩下乐正尚书一位?于子健思维实在发散,竟然感叹起乐正阳的未来。独自一人在内阁里,日子怕是不好过。

王启的一道旨意很快引起了内阁和六部衙门的震动。毕竟,顾汾去年还参与了,而且凭着老臣的地位,这……

众人猜测纷纷,但华青云身为首辅和事实上的百官之首默不作声。他怀疑,顾汾可能是凭借请辞,希望皇帝能给个说法——顽固得很。这老家伙,真是不查明真相不回头。

明明皇帝都刻意隐瞒了,顾汾为什么上头去追求真相呢?华青云不知道的是,这便是顾汾的原则。无论是身在大理寺还是刑部,顾汾对于执法和律例的追求,是寻常官宦所不能理解的。

只是这样,王启在朝会之日就遭到了一部分刑部官员的异议。他们居然公开和皇帝对着干,让大臣们面面相觑。

尤其是这日朝会,还有几位重要的藩王前来,更是引起紧张的气氛。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