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代众人一听,情绪瞬间缓回劲了,一整个支愣起来,就想听听这万“恶”起源到底干了些什么。

要说这个“恶”字为什么要打个引号,当然是因为他们讨厌宋朝的皇帝,却不讨厌,宋朝那些忧国忧民的文臣武将啊。

不过却也不得不说,他们是真的对赵匡胤好奇很久了,他们对这位的了解不说太多,但黄袍加身开篇和那被篡位的结局他们还是知道的。

而且,在天幕的口中,每次提到这位宋太祖赵匡胤的时候,都颇有点这位是全村的希望的感觉。

对于这点他们非常能理解,怎么说赵匡胤也是开国君主,而想要制定一个行之有效、能让国家切实强盛,不至于走歪路的方向,开国那会儿就做,确实是最简单的。

不然总会陷入到各种内耗争斗当中,他们说的就是王安石跟司马光。

当然,不知道为什么,对比这两位,他们还是更想站苏轼。

……

带着众人好奇的视线,虞美人简单介绍了一下赵匡胤“艰难岁月”,以及他跌宕起伏的前半生。

[我们对宋太祖赵匡胤的了解,大多是来自他宋朝开国皇帝的身份,以及他那兄死弟及的死亡未解之谜。

伴随而来的,是他“杯酒释兵权”,以及两宋因岁币导致积贫积弱的客观事实。

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每当我们听到一次“靖康之耻”、“徽钦二帝”,“莫须有”等让人血压升高的内容,我们就会痛骂他一番,把所有原因都归咎在他因黄袍加身而杯酒释兵权这件事上。

直到我们发现了一个让人细思极恐的真相,那就是我们痛骂的那些皇帝,居然不是赵匡胤的后代,而是他弟赵光义的后代。

又在了解之中知道了,赵光义的一系列操作,使我们的仇恨值终于转移,算是还了这位宋太祖的清白。

当然,仇恨值之所以能被转移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宋太祖是要谢谢他弟弟宋太宗的,要不是因为他和他的后代太垃圾,宋太祖大概率不能那么轻易脱身。

好,介绍了一下赵匡胤在后世舆论转变的原因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赵匡胤的前半生。

说实在的,有一部分应该会比较超乎人的想象。

赵匡胤出身于军人家庭,追溯到唐朝,也算是比较有背景的,高祖赵朓,在唐朝官至幽都县令;曾祖赵珽,于唐朝任御史中丞;祖父赵敬,历任营、蓟、涿三州刺史。

而他自己,则是家中次子,却因长子早逝的原因,在家中承担的地位,应该跟长子也没什么区别。

他爹赵弘殷“好儒事”,喜“访求书籍”的性子,这也是赵匡胤童年的底色,请了好几位先生讲导赵匡胤学习四书五经的内容。

但在如此的环境成长,并没有让赵匡胤成为一个学士,反而在文化教育之外,发掘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那便是习武。

从那时开始,赵匡胤就喜欢聚集伙伴按照战阵的模式排练,并时常把弄一根纯铁打造的杆棒。

你们可能也无法想象,一个皇帝的幼年爱好居然是过家家【战争版】吧。

同时,在看见那个城铁打造的杆棒的时候,我心里涌起了一个深深的疑问,那就是,如果是幼年,赵匡胤遇见老奶奶铁杵磨成针,会是个什么样的反应。

这不得比李白为此深深感动,并成为一代文豪的故事带劲儿?

自己想象了一下,感觉赵匡胤的反应一定是一把夺过老奶奶手中的铁杵,为老奶奶舞上一个番,然后对这根被磨得十分趁手的棍子十分满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从此达成双赢。]

并不知道虞美人在说些什么的众人先是一脑袋问号,然后再看完天幕上放上来的故事后,沉默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