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两路夹击
敌军在变,我亦变!
当齐国狡兔三窟的把核心首都实际迁到历下城,也就是后来的济南一带的时候。
吴国也毫不犹豫改变打法。
以镇守胶东郡的御林军两万精锐,汇合被他们驱使的两万鲁军,从东面包围临淄。
同时,相国张道衍,以禁卫军,虎贲军四万主力,汇合一万卫军和两万宋军,直扑历下。
结果还没出发,宋景公,这位在位50年的国君,居然出幺儿子。
抵达大梁的张道衍得知宋景公要“叛盟”,毫不犹豫带着四万主力,汇合一万卫军,包围了宋国首都睢阳(今商丘)。
宋景公对大臣说:齐国一灭,下一个吴国就要灭亡宋国,与其如此,还不如联合齐国,对抗吴国。
他的逻辑没错,但时机太差。
这位遭遇“荧惑守心”都没有被攻击的宋国国君,其实非常清楚自己在干嘛,不是因为齐国的使节夸夸其谈几句,也不是那些礼物。而是唇亡齿寒的简单道理。
但是有德的宋景公忘记了,搞平衡和叛变,是需要国力支持的。
所以,当朝发夕至的吴军包围睢阳,他显得惊慌失措。
此时的宋景公晚年,宋国权柄把持在皇氏,乐氏和灵氏三家手上,其中关键的职务,右师是皇缓,大司马是皇非我,司徒是皇怀,左师是灵不缓,司城是乐苌,大司寇是乐朱锄。
为了制衡三家,宋景公又扶持内官大尹进行制衡。
大尹的角色,其实就是中车令赵高的角色。后来唐朝,明朝都被太监们取代,类似刘瑾,魏忠贤一样的角色。
但此时的内官,并不一定是太监,阉人才能担任。
前有向魋,后有大尹,都是宋景公为了平衡朝堂,借助自己掌权多年的威望扶持起来的。
和唐明皇晚年扶持杨国忠制衡李林甫,安禄山,太子李亨一个逻辑和道理。
齐国使节田产,就利用了大尹贪财的特点,成功游说宋景公,让他明白,如果齐国灭了,宋国就会被吴国“合围”。
浑身冷汗的宋景公,深感大事不妙。
但是宋景公草率的决定,让灵不缓和乐朱锄深感大事不妙。
连夜带着族人遁走到自己的封地。
果然,准备二次攻打齐国的张道衍得知宋国不仅仅不出兵,还叛变,想和齐国搞一块。
立即掉头南下。皇怀,皇缓等人虽然被宋景公说服,但没想到直接和吴国撕破脸。
看着高头城外的密密麻麻的吴军。
他们也是胆战心惊。
城外,内穿软甲,外穿紫色道袍的张道衍,拿着标志性的白色拂尘,可不仅仅只是扫灰尘。
“派人告诉宋公栾,要么交出田产,大尹等人,要么城破屠城,片甲不留。”
张道衍的恐吓,不仅仅没有让宋景公敬畏,反而逆反心爆棚。再加上害怕被吴军处死的大尹等人劝说。
选择龟缩不出。
张道衍耐心全无。
准备用来攻打历下的攻城器械,源源不断从吴国运来。
三天后,开打。
一台又一台的投石车,把一个有一个,巨大的竹笼子抛入城内,你不要以为,他们是资助对手的。
竹笼里面全是浇了火油的易燃物。被他们点燃和,迅速变得炙热。然后空中加速燃烧后,滚如城内,
城内的很多木屋,毫无疑问的被密集的火球点燃,大火开始在城门附近,向内侧蔓延。
你不会以为他们只会丢火球吧。
还有大量石块,飞入城内。
投石车攻击力强大,但命中精度很低。
忽高忽近的。
但凡城头士兵留神都不容易被打到。
但是比起这些,投石车旁边密密麻麻的床弩,才要命。
如果你能从天空俯瞰,那么张老爷子的《英雄》《长城》的万弩齐发的画面,这里会更加真实。
演戏害怕伤人,所有加了不少特效。
但在在这里,吴军就是摆明了要杀人。不用特效,也夸张,震撼无比。
面对密密麻麻的弩箭的覆盖。哪怕是举着大铁盾的宋军,也不得不沿着城墙往城内退,躲到城垛凹陷处,才能有所喘息。
看着无数人被杀死在眼前。
很多一辈子没打过仗的新兵,吓得嗷嗷叫,有的甚至精神崩溃,要发疯。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