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十分恼怒,差点罢免了河南尹李朝隐、负责旅途事务的知顿使王怡,更别提那些载满粮食的船舶,逆行于滔滔滚滚的黄河之中了。
逾越三门天险之难,难于上青天!
岁岁年年,悲号满路,声动如山。不知多少人送命三门漕运,多少船只触撞砥柱,倾覆黄河之中。
众臣一筹莫展,陷入了沉默中。
李隆基的眉头也紧锁起来。
“粮食短缺,势必会引起朝野动乱。近几年,江淮、太湖年年丰收,却无法转运到关中。百姓的怨恨、粮食的损耗、朝廷沉重的经济负担,都使朕夜夜无法安眠,你们要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源乾曜道:“陛下,天险难以改变,我们可以先解决源头问题。臣建议,在各州县设置粮仓,及时收购粮食入仓。一旦两京发生饥荒,就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储粮送到百姓手中。”
宋璟的眼睛豁然一亮。
“民以食为天,必须积贮于丰年。源卿之言,可以有效地解决纳粮问题。田客缴纳的税粮,先汇集到各县设置的县仓,然后流向州仓,再流到太仓,最后再想办法,转运到两京。”
苏颋十分赞成。
“除了各地设州县仓,还要在漕运河道沿途设仓,派人监管。也可让商户、寺院、道观加入粮食收储的大军,保证太仓、正仓、粮铺、庙观都有存粮。”
源乾曜连连点头,道:“对!如果田客没有足够的粮食缴纳,可以根据租庸调制,以庸抵租,减轻百姓负担,防止官吏欺压百姓。”
“设立州县仓储粮备荒的方法很好,朕立刻发布敕旨,令各州执行,还要设立军仓供养军队、常平仓均贵贱、义仓以备不足。由户部下的仓部、水部掌管!”
宋璟道:“关于黄河漕运,目前只能继续加强人力财力投入,多疏浚河道,增选粮船,派遣官员全力督办。等到回去长安,路过三门峡,臣再实地考察一下,看看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什么时候,长安不再人食尚寡,朕就心满意足了。”李隆基站起来,凝望着佛光寺的重檐屋顶,“今年要调拨的粮食,无论如何,都要平安送抵长安,不能再倾覆于黄河之中!”
群臣无地自厝,难过地低下了头。
开元五年四月,奚族大酋李大酺来到洛阳,入朝觐见开元神武皇帝,正式递交了归降大唐的国书。
李隆基在贞观殿接见了李大酺,诏封他的妃子辛氏为固安公主,赐锦缎一千五百匹,遣右领军将军李济持节送归故土。
六月,长安传来一个噩耗,武婕妤去年诞下的皇子李嗣一不幸夭折了。
李隆基很伤心,追立为夏王,谥号为悼,命叶法善天师在长安设坛,为其超度。
这份伤痛,很快就被来自河西九曲的捷报填补了。
开元二年,武阶驿战败后,吐蕃遣使请和,妄想利用毒弩刺杀皇帝,逼迫大唐王朝用敌国之礼对待他们。
李隆基义正严辞地拒绝了他们。
于是,吐蕃年年侵犯边境,河西、陇右一带,一直没安宁过。
七月,陇右节度使郭知运与副将王君葵率军,在九曲大破吐蕃,献俘于洛阳。
宁静了数年的紫微城张灯结彩,吹吹打打,犹如一潭静水,乍然掉入一块大石头,掀起了层层涟漪。
热闹了三天,紫微城又恢复了原有的宁静。
这天,李隆基正在贞观殿批阅国事,见到并州长史张嘉贞送达的奏书。
书中提出,归降大唐的铁勒诸部,散居在并州以北,请求朝廷在此地驻扎重兵,加以震慑。
开元四年,铁勒五部来降,朝廷将他们安置于并州,未加以节制。
前有阿跌思泰和阿悉烂的叛变先例,李隆基也觉得,这些能征善战的部落散居在中原腹地,与汉人杂居一处,未有镇守之兵,一旦生变,并州、幽州恐怕要同时震荡。
“力士,你草拟一份敕旨,再命乾元修书院直学士正式发旨!”
高力士研磨了墨水,提笔等着李隆基口述。
“并州乃河东首府,历来为大唐边防重镇,亦是各民族交融之地。为保护边陲安定,使百姓安心发展农牧,特置三万天兵军于此,以并州长史张嘉贞兼天兵军大使。”
高力士疾笔写完,朝着湿漉漉的墨渍吹了几口气。
“陛下独在并州置天兵军,部署数量如此之多,其他安置地不曾设置,铁勒五部会不会疑心朝廷对他们有戒备?”
“朕相信张嘉贞的处理能力!他历任秦州都督、并州长史,以治政严肃,断决敏锐见长。他明白朕的用意,会逐渐吸纳铁勒五部的军马,编入天兵军中,使其成为并州的防御力量。”
“陛下英明!”高力士取了御玺,在敕旨上盖下大印。
他对赏识、重用他的李隆基一直忠心耿耿,尽心服侍。
各地送来的奏书,高力士都会一一过目,然后禀报到御前,小事则由他直接处理了。
虽然干政,但从不乱政。
攀附者接踵而至,他也低调地避开了。
李隆基靠在龙榻上,低声道:“铁勒诸部对朝廷尚有几分忠心,最让朕最放心不下的,还是西域……”
高力士抬眼瞥视一下,低头道:“近年来,西域逐渐成了大唐、西突厥、吐蕃以及大食帝国的角逐场,几方势力此消彼长。”
“突骑施都督苏禄游走在各方势力之间,朕对其十分不放心!阿史那默啜死后,压在他们头上的大山倒了,他马上自立为可汗,在西域日益壮大。”
“苏禄职贡年年不乏,看似忠心耿耿,实则心怀窥边之志。听说,说他欲引大食、吐蕃,共同谋取安西四镇……”
“朕知道,苏禄对安西都护杜暹心怀不满,自己又无法脱离大唐的掌控,便想勾结大食、吐蕃,独吞安西四镇。”
“早在去年,兴昔亡可汗阿史那献上表朝廷,说苏禄心怀不轨,请求发葛逻禄部落的兵马攻打他们。”
“那时,为了西域的稳定,朕没有同意此事。既然苏禄如此不安分,就让他们出去,练练手吧!”
高力士低头回味着李隆基的话,他的话中既有怊怊惕惕的无奈,也有威武不屈的坚定。
他没有说话,随手又铺开了一张空白的祥云瑞鹤提花绫锦敕旨。
忽然,李隆基想到了什么。“力士,日本遣唐使团到达长安了吗?”
“日本元正女王派遣五百多人,组成第九批遣唐使团,三月从明州登陆,已经平安抵达长安,正等候陛下的召见。”
一抬头,又看见了佛光寺的重檐屋顶和乾元殿高耸的莲花攒尖顶。
李隆基很喜欢望着它们出神,那里有讲不完的故事,断不了的念想。
“洛阳九月最美,天高云淡,层林尽染,没有酷暑的炎热。让他们先在长安玩够了,再来领略洛阳金秋的美景吧!”
“是!”高力士将手中的檀香木梅花紫毫诗笔伸入砚池,来回舔了几下墨水,浅笑道,“九月中旬,紫微城又要开始热闹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