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咱们也学赵匡胤
徐世昌不在天津,他现在已经在关外建立了他的东三省总督府。
此时,徐世昌应该正在新民府周边在剿匪,同时整顿良莠不齐的地方武装。
所以,滕毓藻在天津的心腹文官,现在就只有杨士骧兄弟了。
其实,应该说滕毓藻还有一个勉强算得上是心腹的文官,那就是唐绍仪。
只是唐绍仪现在也已经身在上海,很快还会乘飞艇继续经广东、昆明飞往藏南,然后再改乘马匹去ls,最终和英国人谈判,否则唐绍仪也可以算上一个。
对于这些历史上跟随帮助袁世凯逼迫清廷退位的人,尤其是其后反对袁世凯称帝的,诸如徐世昌、唐绍仪、蔡绍基等人,滕毓藻一向引为知己心腹。
其实,滕毓藻很清楚,绝大多数留美幼童,甚至也可以说是全部留美幼童们,对于这个愚昧的满清王朝都没有任何好感,只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带头反清,这些人不会有任何心理障碍,基本都会支持拥护。
至少在反清上,他们都会是滕毓藻的忠诚支持者!
杨士骧兄弟二人,此时也都一脸兴奋,深知滕毓藻心思的杨士骧并没有出声,只是含笑看着滕毓藻,他似乎一直在揣摩滕毓藻现在的心思。
杨士琦倒是立刻兴奋地搓着手说道,“大帅,我赞成几位将军的主张!”
没等滕毓藻表态,杨士琦继续说道,“如今,各省新军还并没有完全被陆军部所控制,许多省份新军只是名义上听从陆军部的军令,暗地里还和当地督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现在只要大帅振臂一呼,未必所有省份新军都会站到朝廷一边,倒正是一个起事的好机会。”
随既又话锋一转说道,“只是在动手之前,咱们还要做些准备。”
杨士琦兴奋地说着,“朝廷不仅免去大帅的总督职位,如今又要不顾关外还有洋兵入侵,就急于解除大帅兵权,这固然有朝廷一直对大帅含有戒心的原因。”
“可这一次的动作,里面应该还应该有朝廷受到日本人、英国人压力的原因,目的就是阻止大帅参战,这件事咱们大可以多做一些文章。”
“先扇起舆论,让世人知道,朝廷为了顺从洋人,现在想要背信弃义,做鸟尽弓藏之事,从而引发世人愤慨,让大帅在舆论上占到上风,做到先发制人。”
“另外,如果有可能,咱们也可以多联系一下各省督抚和新军,和他们保持良好关系。”
杨士琦深吸口气说道,“待到时机成熟,咱们干脆也学学赵匡胤,也给大帅来一个黄袍加身!”
“那时,咱们也不求各省督抚和新军明确站到咱们一边,只要他们在初起时,能在大帅和朝廷之间保持中立也就可以了。”
杨士琦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如果要造反,舆论还是很重要的。
而且,如赵匡胤一般“被迫”黄袍加身,这对于迅速收拢朝野中那些对满清死忠的愚昧之徒,也会有一定收拢的效果,更利于很快稳定住各省局势,以免被列强所乘,出现割据势力,还要引发平定战乱的内战。
基于上述观点,滕毓藻认为,杨士琦所说,确实是一条稳妥路子,也是很可行的夺权途径。
“对!”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