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餐后,自然要谈正事:“你交给我的条文,我都仔细阅读了。”
“修改得很出色,比我预料中要好,但看你的意思,你似乎并不赞同本官提出的这项马政条例。”
潘世同的语气轻快,但其中蕴含的压力让李宁安不敢抬头。
他使用“我”来表示对李宁安的亲近,但一旦提到李宁安对马政条例持有异议,“我”立刻变成了“本官”,内阁次辅的威压立即显现出来。
李宁安说道:“阁老,下官并非不赞同。”
“只是……”
“这项马政条例似乎有些激进。”
眼下潘世同自然是推动不了这马政条例的,毕竟他只是次辅,以张国起的习性,他断不会在这马政条例上助潘世同一臂之力。
就目前来看,马政条例实施下去的关键就在于潘世同成为首辅,整合内外使上下再无反对的声音,马政条例才有了实践的可能。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潘世同只能凭借个人威势推进马政去施行,若上不能得皇上支持,下有百官从中作梗,马政条例根本难以进行。
因为它太耗钱粮了,江南士人的阻力过分大了。
前期不做铺垫,即便马政条例能够成功,那也只是一时的。
但这话李宁安当然不能在潘世同面前说出来。
潘世同严肃地说道:“可是你口头上说马政条例很激进,但我观察你改动后的条文,有些方面似乎比我更加激进。”
说完,他把一沓文册扔在桌上,“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你所写的条文。”
“我理解你的意思。”
此时,潘世同的语气逐渐平静下来:“然而,安和,有些事我必须去做。”
“目前大雍在北京城看起来依然繁华盛景,但这只是局限于天子脚下。
前些日子北疆突厥侵扰、打草谷,许多百姓丧生,许多家庭流离失所。”潘世同恳切说道,“你出身湖广,可能没有亲眼目睹这些情况,但如果你去陕西、西北看看,就可以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
“作为一名官员,任职期间应该造福一方。你寒窗苦读十年,终于来到着京城,也不想就这么一生虚度而过吧?”
李宁安沉默了片刻,说道:“我觉得,也许存在更好的解决方法。”
“但我却不想再等待了。”
潘世同逐一查看了李宁安关于完善马政条例的条文,他不仅看到了条文,也看出了李宁安对马政条例的理解。
潘世同明白,一旦马政条例出台,朝中官员能够支持此策的寥寥无几,反对者恐怕更多。
李宁安虽然提出了许多完善之法,但在此刻略显急切的潘世同面前只会觉得是对马政条例的质疑。
尽管潘世同敏锐地发现,李宁安反对的并不是马政条例本身,只是两人实施步调不一。
可是在詹事府他已经盘卧多年,潘世同有他自己的考虑。
如今他早已年过花甲,此策实施最少五年见效,再以五年安稳朝政,补充府库才可建功,但人生又有几个五年。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