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吧。

归根结底,是谷翊的功劳。

他从一开始跟老爹学字的时候,就学的是晋系俗体字。

入学泮宫以后,师傅指明之后给他细教过正体字。

可不管师傅怎么教,他总会习惯性的写成俗体字。

兴许是绝大多数人都有的先入为主的劣性从中作祟吧。

每当他将一个字确认几遍甚至是几十遍才能确认究竟是哪一个字的时候,他愈发觉得秦始皇的伟大。

因为,一个“眉”字,他见过一百零二种写法;“宝”字,他见过一百八十八年种写法;“寿”字,他见过一百……

至于韩申疑惑的另一部分。

别国文字。

一群自己国家的字都不认识的平头百姓,又是如何认识他国文字的?

没错,还是谷翊教的。

有人说了,一种文字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成行,而是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演变过程的。

秦始皇推行取代天下文字的小篆是长时间演变来的,紧随其后的隶书也是。

创造小篆的李斯和创造隶书的程邈,只是将战国时期已有的的小篆或隶书,进行了加工和整理。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必定的过程。

没有前戏,没有正戏,能直接抵达临近尾声的高潮吗?

入学泮宫,不经意间见到零星一些小篆字体和隶书字体,谷翊就开始有意识的改正使用。

比他改正体字,容易多了,兴许是潜意识中喜欢的原因主导吧。

心知小篆和隶书必将取代杂乱的各国文字,谷翊便从一开始,就教许理学并改用二者。

日常使用的文字中,隶书,谷翊至今一共才搜罗到了三百零六个,退除与隶书重复的日常使用文字的小篆,有六百三十二个。

加起来,还不到一千。

其他的字,学哪些,都好说。

这九百三十八个隶书与小篆,则是识字读书的第二步,必学的文字。

第一步肯定是数字和四则运算啊。

别介,谷翊前世没那么厉害,繁体字他都不认识多少,甭说是隶书、小篆。

现在看见一个字,能模糊区分其所属的字体类别,已经很厉害了,好不好。

荆轲和韩申忙着给自己赚声名,谋取更高的职位。

谷翊回了府邸,沉浸在古文的海洋中,苦不堪言。

他选择了平民,就注定要与贵族为敌。

而为了巩固自身地位的贵族,对于想要让他们失去财产、地位的人,只有一个应对措施。

那就是,嫩死对方。

名垂青史的商鞅等改革之辈的结局,就是赤裸裸的例子。

再者,他谷翊是陈干的徒弟,哪怕是他不选择站在百姓一方为政,也不会和卫国的大部分贵族走到一起。

他能选择的,只有百姓。

贵族想嫩死他,他为什么不能先下手为强呢?

何况,师傅独自一人六年、他和师傅一起两年多,可没少受这些贵族的打压欺凌。

好比朝廷每年下拨给泮宫的钱粮,九年来,没有一个钱币、没有一粒粮食实际发放给泮宫。

陈干靠抄书之类的活,维持了六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