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隋开始,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以科举考试为主。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到明朝的时候,科举考试这套体系已经非常完善。
这套考试系统,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各种各样优秀的人才。
让更多的普通人有了一个可以向上奋斗的公平途径。
普通人可以通过读书改变自己乃至整个家族的命运。
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套强大的考试体系维系着国家和民族的统一。
但是,这个体系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它选拔的人才比较单一。
换句话来说,它偏科比较严重。
所选拔的人才,基本上都是理论型的选手。
他们写文章,写词,写奏折骂人很厉害,但现在情况有变,单纯地读书人已经不能满足大明的需要。
洪兴需要很多专业技能型的人来负责他很多现代化的项目。
理论型人才要有,但像钟洵那样实战型人员也不可或缺。
特别是现在开了那么多的厂子,更加急需技术型人才。
钟洵现在被洪兴一个人被掰成几个人来用。
全国百分之八十的项目都有他的身影。
没办法,他专业技术过硬,又是技术方面的专家。
不抓他抓谁。
他从广州被调来南京之后,洪兴就让他赶快带几个能扛大梁的人出来。
钟洵心里也苦啊!
不是他不想带,而是手底下真没有人。
在古代,读书是普通人唯一的出路,没有之一。
登科及第,入朝为官是所有读书人终其一生都想实现的梦想。
这千百年来的思想禁锢着所有人,你要是不读书反而去研究读书以外的东西,是会遭到身边人指责的。
你身上背的骂名包括但不限于:不务正业、奇淫技巧、游手好闲、不肖子孙……
当然,有两种人例外。
第一种人,是大明一朝的藩王。
这个藩王主要是指永乐帝以后的藩王。
朱老四造了他侄子建文帝的反,很害怕以后的人也学着他乱来。
于是他对后世的藩王出台了很多残酷的规定。
这些规定只要一违反,重则掉脑袋,轻则贬为庶民。
之前提过,在明朝的藩王,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因为朝廷会出钱养着他们。
你这辈子哪也不能去,只能乖乖呆在在你家院子里躺平就行,哪怕你要出个城扫一下墓都不行。
没有皇帝的批条,你敢出城就可以直接弄死你。
因此,大明的藩王除了身体不自由,什么都是自由的!
这看起来很矛盾,但确实如此。
另一种人就是皇帝。
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基本上每个人都有一点自己的小爱好。
嘉靖皇帝爱炼丹修仙,追求长生不老;
隆庆皇帝好美女春药,就喜欢那一瞬间的快感;
万历皇帝喜欢不上班,直接罢工三十年,主打一个随心所欲;
泰昌皇帝还没来得及把自己的爱好发扬光大,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死了;
天启皇帝朱由校,他的爱好跟其他人都不一样,他喜欢做木工,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木匠皇帝。
你看,只要你是这两类人中的一类,你干什么都不会有人说你是不肖子孙。
如果是普通人,还是好好头悬梁,锥刺股,好好挑灯夜读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