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大明最令人闻风丧胆的机构,锦衣卫的动作很快。
朱元璋傍晚下达的旨意,到了翌日天明,涉案的高启和苏州知府魏观就被锦衣卫捉拿到了京师,关进了刑部天牢,听候发落。
也就在这时,一天的倒计时正式开始,刘伯温如果不能在明日这个时候,让高启俯首认罪,写下一篇《悔罪文》,那么彼时,被推出午门腰斩的,无疑有三人。
其一,自是一生都在雷区蹦迪的高启。
其二,就是仰慕高启的才名,脑子抽风请他写《梁文》的苏州知府魏观。
其三,就是不知好歹,明知不可为,却偏为之的刘伯温了。
但正因为此,朱柏总算能睡个懒觉,这可是他近一个月来,唯一的一次日三竿,还能在被窝里躺着。
不错,大本堂这次是真的放假了,朱标的意思。
朱元璋也没反对,毕竟朱标相助刘伯温已经得到他的同意!
那么在大明朝的储君看来,想要让高启俯首认罪,只能集结文人的力量,以多欺少。
而纵观朝堂,跟刘伯温关系好的,最有学问的,无疑是大本堂的诸位夫子。
他们都是当世大儒,再加翰林院一众学士,包括朱标的恩师宋濂,总之,太子殿下已经将今日空闲的大本堂改造成了一个小型的“奉天殿”。
以宋濂为首,刘伯温为中心,天下最有学问的一批人聚在这里,集思广益,通力合作,势要帮诚意伯渡过这次劫难,让高启接受正义的制裁。
而这样众志成城的一幕,也让大本堂外的四王信心满满。
也就是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和吴王朱橚。
老朱家的二到五,浑是真浑,可到了关键时刻,也绝不含糊。
这之中,朱棣自不必说。
朱樉和朱棡,也是遇到战事,二话不说提刀就干的猛人。
至于朱橚,在哥哥们的光芒下显得黯淡,可即便如此,人家以后也是大明的医学家。
当然,此刻皆是后话,不过高启这件事,四王既然遇了,那就不可能置身事外。
纵然无法出谋划策,也在一旁陪着,站站场子,比起这一刻,还在熟睡的某人,实在好了太多。
只可惜,人多不一定力量大!
四王本来信心满满,他们听着大本堂这群文人们的讨论,看着他们的面写着胸有成竹,虽然到最后,还是听不太懂,但总觉得他们很厉害。
似乎高启,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沙粒,随便出来一位,都能轻松拿捏。
就这样,一番激烈的商议后,大本堂众人定了下很多套可行的方案,便雄赳赳气扬扬的朝着刑部天牢而去。
四王自是紧随其后,一时间热血沸腾,总觉得要打群架,而看起来,也确实像那么回事。
以至于众人到了天牢,刑部尚书都被惊动了,还以为众人要劫狱呢,吓得浑身发颤,好在朱标及时出面,这才没闹出误会。
这之后,刑部尚书自是不敢阻拦,指定一人带路,便回自己的刑部去了。
而众人,也按照制定好的方案,先以车轮战的方式,鏖战高启。
也就是一个接着一个进去,就算不能让高启俯首认罪,也累死他。
可惜的是,四王被朱标勒令在外,没办法进天牢,亲眼看一看战况。
朱标也没办法,别的不说,就朱棣那脾气,比朱元璋好不了多少,一个弄不好,估计真会手把高启废了。
既如此,四王只能在外面等着,可说是等,四王的心里一点不着急,甚至,略带些许从容!
可就在这时,第一个进天牢的人出来了:
“独夫!”
“这个独夫!”
“我这辈子,就没见过这样自私的人!”
众人齐齐无语,不过也没在意,让此人进去,就是先探查一下敌情。
事实并不出众人所料,高启为人孤傲,想让他俯首认罪,自然非易事。
于是乎,第二个人进去了,在众人满怀期待的目光下,不出一炷香,出来了,一张脸阴沉到了极致:
“腰斩,必须腰斩,这种人就不配活在这世!”
宋濂不忍直视,这两个人都是翰林院的学士,而他正好是翰林院的侍讲,从某种程度言,这两人算是他半个学生。
但结果却狠狠的丢了翰林院和他的脸,既如此,宋濂自是要挺身而出:
“看来,只有老夫出马,才能让高启俯首了。”
朱标心中不忍,赶忙搀着宋濂的胳膊:
“恩师,您年纪这般大了,还为我奔波辛劳,本宫这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宋濂老泪纵横:
“有太子殿下这句话,老臣就算是死,也瞑目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