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霸那边,带兵守在徐州北部的他在得到陈登加急送去的情报,得知江东军北上功袭广陵后,便立刻派人将消息禀报给了已经将袁军逼回河北的曹操。
曹操在得知后,也没有说孙策毁约,毕竟官渡之战已经算结束了,但他也不会因为孙策帮了一次忙,就将徐州之地拱手相让,于是他当即便命张辽率众支援陈登。
曹操曾经称赞张辽“每临战攻,常为率督,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这样的评价是极高的,当张辽领兵至射阳城外时,正巧赶上江东军占领了城池。
从兵力上来看,张辽没有丝毫的优势,射阳城中有韩当的五千士卒,其中有一千五百骑兵,三千五百步卒,除此之外,还有潘璋带来的本部两千士卒,以及不久前被贬为别部司马的陈武手下的八百残部。
如此算下来,整个射阳城的江东军合计有近八千人,而由于曹军损失惨重,张辽率领的大军只有五千人,其中两千人是曹军本部骑兵,另外三千人是到了徐州后臧霸调拨给他的步卒,这五千人没有丝毫数量上的优势,再加上韩当手下也有一千五百人的骑兵,张辽的两千骑兵似乎也没有多大的优势。
当然,韩当也明白骑兵作战靠的不仅仅是数量,装备和经验都很重要,虽然他对自己手下的儿郎们十分自信,可他必须承认,自己手下的骑兵尽管不缺武器装备和训练,却从未真刀真枪地和骑兵在战场进行过对决。
对于骑兵来说,欺负欺负步兵着实没有什么好炫耀的,在冷兵器时代,除了重甲步兵之外,骑兵几乎可以碾压一切步兵,若要对抗骑兵,只能是骑兵对骑兵,或者以重甲步兵结成枪阵防御,像历史中岳家军大破金兀术拐子马,就是重甲步兵结阵砍马腿。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军队都能做到这一点,战场上,面对着朝自己快速奔驰而来的骑兵,能否保持镇静首先便是一个问题,再者,装备的精良程度,能否让步兵在砍掉骑兵马腿之后,避免被强大的惯性撞死或被战马压死,士兵素质的素质以及装备的精良程度是步兵对抗骑兵的关键两点。
而孙策不认为三国时代会出现宋朝那样逆天的步人甲,还有犹如磐石版坚韧且训练有素的重甲步兵。
虽然许多人人为宋是一个十分软弱的朝代,但是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宋代的短板在于先天不足,缺乏幽云十六州以为屏障,也丧失了汉人自古以来的养马之地,使得马匹短缺,骑兵不足,但宋代精良的重甲步兵却是历朝历代中唯一能够和唐代陌刀兵相提并论的兵种,而且宋代的步人甲要比唐代的明光铠具有更加强大的防护能力,至于宋代的大刀和唐代的陌刀,应该说各有千秋。
而在三国这个时代,骑兵极为重要,甚至骑兵中的重甲骑兵,也就是甲骑具装,更是有着能够完全逆转一场战争形势的重要作用。
官渡之战时,袁绍有近三百马铠具,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在当时数百重甲骑兵能够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曹操当时还曾对此叹曰:“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
完全能够想象得出,在曹操说出这句话时,脸上那羡慕的表情,也正是因为曹操对重甲骑兵的重要作用认识十分到位,才有了之后的虎豹骑。
在官渡之战后十几年,曹操与马超会战于潼关,那时的曹操已经能够一次性动用五千重甲骑兵,那规模可谓是“精光耀日”,如此阵仗不得不让人啧啧称叹。
说起来,孙策早就想打造自己的重甲步兵了,可眼下江东的条件实在无法满足孙策这个奢侈的愿望,正所谓“销则东胡阙巩,百炼精刚,函师震旅,韦人制缝,元羽缥甲,灼檎流光”,且不说马铠和士卒的铁甲,光是战马的要求孙策就无法满足。
一般来说,一个重甲骑兵至少需要配备三匹马,外加一个辅兵,三匹马之中,要有一匹最健壮的做为战马,其余两匹则为驮马,战马平时不着马铠,两匹驮马分别驮着马铠和骑兵的铁甲,辅兵的作用,一是在非战时状态下帮助骑兵拿着武器,二是在战前帮助战马披挂马铠,帮助骑兵披挂铁甲,同时还要帮助骑兵上马。
所以,所谓的装甲骑兵,或者说甲骑具装,那就是骑兵中的老爷,金贵得很,虽然在战场能起到决定性的战力,可是花费也是海量。
......
在张辽军还未到来前,坐守射阳城中的韩当就得到了消息,此次张辽大军中有两千善战铁骑,当然,这些铁骑可不是重甲骑兵,要知道,连袁绍这种四世三公的公子哥,在占据河北幽并冀青四州之后,也才凑出来三百副马铠。
就算现今曹操胜了袁绍,可毕竟没夺下领地,实力是只损不涨,能派张辽率轻骑赶来徐州就算不错了,怎会有重甲骑兵?
当然,这两千铁骑可不一般,当年吕布在并州塞外,斩杀胡人无数,人称飞将,他之所以能够驰骋塞外,于胡人中立威,正是靠着他手下的数千并州铁骑,吕布随丁原入洛阳,随后杀丁原,杀董卓,投奔袁绍战黑山军,又战曹操,战刘备,战袁术,一直到后来被曹操所灭,并州铁骑始终对吕布忠心耿耿。
而在吕布临死前,便将此剩下的并州铁骑交到了张辽手里,待张辽到了曹操手下,又以这些并州铁骑为本,操练出了曹军中最精锐的铁骑,在与袁绍的对战中,数次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
这些都是孙策在建立骑兵时说的,因此对于如今张辽带来的这两千骑,韩当绝不会小觑。
毕竟身经百战说明他们有着强烈的杀气和丰富的杀人经验,百战不死说明他们有着好运气和极强的躲避死亡的能力,而这些,恰恰是韩当手下的骑兵所不具备的。
不过,从装备的角度讲,韩当这边倒是要稍强一些,张辽带来的是轻骑兵,差不多能做到人手一件皮甲,手中的武器多是骑枪和环首刀,骑枪应该是一种大戟,而江东骑兵的装备则要稍微精良一些,人手一件带有护心镜的皮甲,增加了更好的防御能力,他们的武器也全都是孙策命工匠精心打造的骑枪和环首刀,而且每人一具骑弩也是必不可少的。
轻骑兵的作战方式,一般是迂回偷袭敌军侧翼或后方,或是直接依靠强大的冲击力攻击步兵,当然,轻骑兵与轻骑兵的对决有时候也会发生,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当两支轻骑兵的队伍相遇时,只有最勇猛的骑士才能够获得胜利。
韩当知道,检验自己麾下骑兵的时刻到了,他单手拄着女墙,站在城头上,看向不远处翻滚的烟尘,心中暗暗想着:想必主公也很想知道这场骑兵对决的结果吧!
.......
距离射阳县约莫十里处,张辽命步卒在此安营扎寨,而他则亲自领着麾下的两千铁骑,往射阳城下而去,他要亲自去看一看射阳城,看一看那支不到一个月时间便几乎占领了广陵郡全境的江东军。
张辽此人,绝对属于是艺高人胆大的那种类型,史书中记载,当年逍遥津一战,领着区区数百人的张辽便敢直捣孙权中军,甚至还在孙权中军杀了好几个来回。
似乎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韩当刚有一种张辽或许会出现在城下的直觉,不到一刻的时间后,便有士卒来报,说城外大批骑兵呼啸而来。
两千铁骑滚滚而来,卷起了阵阵烟尘,过了片刻,那烟尘稍歇,韩当终于看清楚了城下的情景,那些铁骑令行禁止,此时正整齐地停在了距离城墙数百米远的地方。
城头上射出的箭枝,最大射程大概在两百米左右,而张辽和骑兵停在了这个范围之外,说明其在没有摸清地方深浅之前,是个小心谨慎的人。
张辽麾下的两千铁骑,任谁打眼一看便知其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精锐,他们浑身上下都带着一股杀气,连他们身下的马匹看起来也有那么些不同寻常,红色的贴身皮甲,从城头上望去,似乎那就是一片血海,再加上阵中的数杆大旗,红色的旗面上写着大大的“张”字,更显其威风。
两千铁骑的前方,有一武将骑在枣红色战马上,看一眼便知这人端的是一员威猛无敌好汉子,这人不是张辽还能是谁?他一身黑甲,头盔上的红缨,和身后披着的红色大氅,与身后犹如血海般的骑兵大阵交相辉映,杀气腾腾。
韩当站在城头上,看着张辽军这幅模样,心中也不由暗自点头,这张辽果然是一员良将,不过究竟如何,韩当倒还真想试一试这位的斤两。
“城外来将可是张辽张文远?”韩当想了想,在城头上大声问道。
这声音,中气十足,城外的张辽听得是一清二楚,只见其皱了皱眉,提起手中的长刀,指着城头上韩当的身影,大声答道:“某正是张辽,尔是何人?”
韩当微微一笑,开口说道:“我乃征南将军,吴侯麾下中郎将韩当是也,可敢与我一战?”
张辽闻言一惊,敌将怎敢主动提出一战,难道说城中也有骑兵不成?原本在他看来,江东少马,除了孙策直属,应该是不会有多少骑兵的,可是如今看来,恐怕是他想差了。
不过张辽很快便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在他看来,天下之间,能够和如今纳入曹军的并州铁骑相提并论的,也只有当年董卓的西凉铁骑,以及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了,剩下其他诸侯的骑兵,他还真没怎么放在心上。
不过张辽到底还是比较谨慎,为了避免这是敌将在射阳城外设下了陷阱埋伏的,所以在一番思考过后,他朝韩当喊道:“城外五里,可以一战,如何?”
韩当闻言高声说道:“老夫正有此意!”
说罢,韩当便接过一旁亲卫递来的长枪,朝城下走去,而城外的张辽在深深看了一眼转身而去的韩当后,也打马而去。
五里的路程不过是转瞬即至,张辽手下的铁骑已经列阵而待。
“将军为何要与江东军在城外一战?”一个军司马在张辽身边开口问道。
张辽摇了摇头,开口说道:“我军兵少,攻城乏力,若是野战能够打败敌军,也可提振士气,不至于无功而返!”
那军司马闻言一惊,难道说自家将军已经萌生了退意不成?正待再说,张辽却打断了他:“不要再说了,准备迎敌吧!”
其实,张辽心中的确是有了退意,刚刚在射阳城下,与韩当之间的对话时间并不长,不过张辽却看出了不少门道。
射阳城完好无损,说明驻守射阳的守将带兵出城后连逃跑的机会也没有,这只能证明江东军强大的战斗力。
城头上旌旗蔽日,刀枪如林,密密麻麻的站着不少士卒,他大致估算了一下,便知道江东军的兵力远在己方之上。
兵力不如人,且是攻城一方,张辽压根看不出自己的胜算在哪儿,虽说曹操称赞过张辽无坚不陷,可是那也要分情况啊,如果兵力少还要强行攻城,那可就不是勇不勇的问题了,完全是智商问题。
韩当这边,刚刚下了城墙,就要集合自己麾下的骑兵出城作战,迎面过来的两员武将却将他给拦住了,这两人,正是潘璋和别部司马陈武。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